孙一钿 你的玩具,我的武器丨2024青年力量

她是画廊和学术机构青睐的国际化创作者,也是时尚品牌和收藏市场宠爱的年轻艺术家。绘画、装置、行为、时尚跨界……在这些领域,孙一钿既展现了她作为新生代的爆发力,又有一种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沉静和成熟,未来可期。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受访者提供/图)

相关报道详见《孙一钿:即将到来

在刚刚过去的4月,时尚品牌路易威登在上海西岸龙美术馆开启了寰游时装秀,这也是该品牌在寰游理念下的首场海外时装秀,折射着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宣传海报很快出现在龙美术馆大楼、上海的K11大楼以及武康路、巨鹿路上的地标性建筑上。在摩天大楼外墙有几十层楼高的巨幅海报上,印着一只巨型充气玩偶大黄鸭,这正是中国“90后”青年艺术家孙一钿的作品。

时尚品牌选择青睐的艺术家做跨界合作,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有意思的是,孙一钿最常表现的塑料玩偶题材,在艺术评论家看来,是“对物质和消费主义的反思”,而在奢侈品牌眼中,却是青年世代卡通文化、潮流与趣致的象征,他们甚至把她的画印在了外套和裙子上。

这种矛盾,倒也恰恰折射出孙一钿艺术作品的开放性,她的画是可以提供多种况味、多种解读的,仿佛暗藏的文化密码。她画巨大的偶像,容貌和五官都是西洋流行文化里常见的,眉眼的处理方式却来自工笔国画,嘴唇似笑非笑的角度,仿佛佛教雕塑。她画《慈母》,一方小小的白瓷塑像,双手合十,以静默之姿站立在丛生的树根之间,这是西方家庭里常见的瓷器圣母摆件,但奇怪的是,它也很像中国家庭供奉的德化白瓷观音。她热衷于在不同文化中翻检这些共通的蛛丝马迹,出于一种对图像的好奇,也是希望在所有人的经验里找到最大公约数。

她画的那些光滑、饱满、怪诞又甜美的玩具,为她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关注和藏家,价格也一路扶摇直上。成长于温州,她的童年记忆里便有各色各样的人造物。在她小时候,当他们对同学说“我想去你家里玩”的时候,实际上的意思是“我想去你家的厂里玩”。因为几乎家家都在开厂,鞋厂、眼镜厂、塑料制品厂、打火机厂、玩具厂……那是改革开放之后生产力和创造力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的时代,这里就是世界工厂。

少时充分而冲撞的视觉感受,现在成为孙一钿笔下怀旧的部分。她太熟悉这些玩具了,她的工作台上堆满搜罗来的人造玩具,它们也成为她画中的原型:原装的芭比、盗版的芭比,被揪下脑袋的肯、赤身裸体的肯……“我就是画出那种逼真的假。”

但人们在她的画里看到了更多。第一次画只有脑袋的肯,她把大家吓了一跳,引发了许多包含着“女权”、“女性复仇”、“消费男性”、“女性反向凝视”等热词的大讨论,但她坦承,她其实根本没想过那么多。她只是天然地意识到,她这一代的女性艺术家,但凡在事业上取得一点点进步,就必然是在替全体女性发出她们的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青年力量”始自2005年,是由主流媒体发起的年度青年菁英人物策划,旨在寻找在各专业领域中有杰出表现的青年代表。 “2024青年力量”由南方人物周刊发起、青岛啤酒特别支持,以“讲究不将就”为主题,将集结来自文化、艺术、体育、演艺、音乐、商业等领域的青年代表,诠释以热爱突破迷茫、用坚守战胜浮躁的不将就人生。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