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没有夏天的城市,没有安放生活的阻力

编者按:

2024年4月25日,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推出《理想之城榜2023》。榜单从生活舒适、市民引力、市民待遇与公共空间四个维度,评估57座城市的宜居“理想值”。

数据显示,东部城市依然表现亮眼,但是武汉、郑州、昆明、贵阳等八座内陆省会城市排名提高。

以“非东部城市、总排名前三十、同比排名提升”三条标准,选出八座城市,分别为沈阳、郑州、西安、成都、重庆、昆明、贵阳、武汉。它们的地理坐标相连巧妙构成“C”字形,我们将其称为内陆“C8联盟”。它们正向榜单的常年优秀者——东部诸城发出挑战。

此外,长沙因往年排名较高,今年的名次略有下降,但因其生活舒适、消费文化空间的亮眼表现,我们拟将其破格列入内部省会的观察样本。

基于此,我们特别推出内陆“C9”专栏,解读样本经验,发掘城市的“唯一性”。

在《理想之城榜2023》的57城中,昆明在生活舒适度中的表现优于一线城市和不少省会城市。而在市民引力层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增长潜力。而昆明是榜单前20名中除长沙外的第二座西部城市。

专栏开篇,我们聚焦春城昆明。

责任编辑:戴春晨

近日,昆明给出了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答卷:2023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27%,完成义务植树1193万株,完成率达104%;林草产业总产值达327.81亿元,增速30.1%。

今年,昆明还计划完成营造林建设50万亩以上,义务植树1100万株以上,确保林草产业总产值增速保持在20%以上。

昆明,这座春城,以其日益响亮的“绿色”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实际上,近年来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居住条件,昆明的魅力愈发凸显,城市吸引力与日俱增。

偏居西南一隅,坐落于云贵高原之上的这座“低调”边城,或将迎来它的发展机遇。

滇池南湾风光。(图/视觉中国)

生物多样性的底色

2021年的昆明,有两件大事。

一是在栖息地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一群亚洲野象踏上了迁徙的征途。它们自西双版纳出发,向北穿越哀牢山脉,越过玉溪大河,选择在昆明作短暂的停留。昆明,也成为它们迁徙路径上最北的标记。

二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下称“COP15”)在昆明召开。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举办的全球性会议,确立了“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目标。

为何是昆明?

其实,当时的办会城市有四个备选:北京、海口、昆明、成都。但中国生态环境部在组织考察调研后,综合考虑了生物多样性、气候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