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跑为何成为高校的KPI?管得过多只会窒息生机丨快评

大学教育应以养成自律、自担风险与自负其责的成年人为己任,前提就是学校管理者应保持对权力使用的谦抑,把尽可能多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有野蛮生长的空间。把一切都管起来,只会造成无谓的消耗、抬升摩擦成本,及窒息生机。

责任编辑:辛省志

一段时间以来,有多所高校呼吁学生“诚信跑步”。这是一个颇为怪异的词语,“跑步”何以跟“诚信”挂钩?跑步是一种常见的低成本健身方式,个人跑不跑,跑多久,跑几次,应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与便利与否,跑步也未必适合所有人;诚信问题,让人想到的是说谎、背信或舞弊等行为,所谓的“诚信跑步”到底是指什么?

事情是这样子的:现在不少高校的体育部,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由,强制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或日常体育锻炼,基本都是长跑性质的“校园跑”之类,给学分或计入某门体育必修课的总成绩,理由听起来也很正当,“大学生的运动时间若仅凭每周的体育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体质有下滑变差趋势”,所以有实施强制干预的必要。

本来,高校体育部只能对参加体育必修课或选修了选修课的学生才有某种程度上的强制力,一般也仅仅限于课内,主要是确保课堂纪律、听从教师指令,考试时防范作弊等;现在,体育部通过“校园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