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被控“利用心理咨询实施性侵”:凸显心理咨询行业伦理的脆弱性 | 快评

心理咨询行业的伦理守则对来访者与咨询师都相当脆弱,任何一方都很容易逾越伦理的界限,不成比例地侵犯对方的权益:咨询师单向的性侵,来访者单向的钟情妄想,双方双向的性移情与情感关系,等等。且不说“谁负责”本身就难以认定,事后也会存在“追责难”的问题。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本应只是银货两讫的民事交易关系,却呈现出比师生关系更显复杂的样态。

责任编辑:陈斌

近日,延宕八月之久的“著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被控性侵”事件有了新的动态。2024年5月17日,李松蔚在个人公众号发文,透露自己起诉造谣者的案件已经由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表示“案件性质已经远远超出名誉侵权的范畴”“进一步考虑刑事责任”“会考虑对此事公开,正式,完整地发声”。

事件时间线如下:2023年9月16日网友“冬妮”发帖称,自己于2014到2018年间接受咨询师李松蔚心理咨询服务,四年期间多次遭到性侵、精神虐待及心理控制等。2023年9月25日,李松蔚做出公开回应,称网帖指控纯属诽谤,否认自己实施过上述行为,表示“愿意接受伦理监管与相关调查”,其随后也向法院起诉“冬妮”名誉权侵权。2024年5月17日,案件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开庭。

此次李松蔚发文拿出了自己的“不在场证明”:当事女子出示的六页微信聊天截图的时间节点是2022年1月9日下午,而当天“整个下午我都在镜头前录制情感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