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纷纷改名产业类国企,背后有何玄机?

城投设立产业类国企,可以避开城投身份,通过它们在公开市场融资。

为了满足“335”指标,许多城投公司不得不“瘦身”,降低城建类资产及收入占比。

责任编辑:顾策

2024年以来,各地城投纷纷新设或更名为产业类国企,转型步伐加快。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截至2024年5月20日),各地新成立的400多家国有企业中,名字或业务涉及产业投资、产业发展的企业数量就达到75家。

此外,还有部分城投通过更名的形式,转型为产业类国企。 2024年1月,百色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更名,新名称为百色城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此一个月前,德州德达城市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变更名称为德州德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此举背后,是各地城投陷入融资越来越难的困境。城投设立产业类国企,可以避开城投身份,通过它们在公开市场融资。

就职于山东一家城投公司的张彬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因为融资受限,集团今年新成立了一家产业投资公司,将上百亿的经营性资产打包放进去,目的就是用来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