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温室里的花朵”:如果取消补贴,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能否维持?

与纯电汽车相比,增程“可油可电”,解决了里程焦虑问题。尤其是在北方冬天,纯电汽车续航里程动辄打个六七折,在电池技术实现新的突破之前,能加油的车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选。而“冰箱彩电大沙发”解决的是舒适性问题。

责任编辑:陈斌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是以“环保”和“新能源”的概念出场的。电动汽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经也是一种流行的汽车技术选择,但随后被内燃机汽车所取代。早期的电动汽车使用的是铅酸电池,其能量密度远低于燃油,同等体积下的续航能力远不如内燃机汽车。

单纯从能量密度和储存的便利性、安全性等角度来看,目前石油仍然是最佳的能源选择。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内燃机技术在整个20世纪飞速发展,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天上飞的,燃油和内燃机一直都是最佳组合。

锂电汽车的“作战半径”与“胜算范围”

不过到了19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全球对替代能源的需求增加,这促使人们加大了对电池技术的研究。1979年,日本旭化成工业公司的科学家吉野彰,成功开发出了首个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原型。1991年,索尼公司首次推出了商用锂离子电池。

后来锂离子电池技术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锂电池开始慢慢出现在电动自行车上,然后成为很多“老头乐”的通用电池选择,再后来就是电动汽车了。

历史上第一款用锂电技术的纯电汽车,是通用汽车在1999年推出的EV1锂电版。特斯拉推出的第一款锂电技术电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