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时代美术馆归来:一个民营艺术机构生存样本

在中国,民营美术馆的主要投资方有三类:房地产商、金融企业、收藏家。过去二十年中,在国家主流体制之外的当代艺术机构,其自身存续的生命周期,深受投资意向变动、经济运行与社会激变的影响。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实现学术研究与场馆运营的双平衡,对美术馆人的考验变得更为迫切。

责任编辑:李慕琰

经过一年多的沉睡,广东时代美术馆展厅重启了。一些变化已经或正在发生。曾经超过20人的团队,裁员剩下在编3人,重启后又聘回2人。门票价格提高到50元,来参观的人比暂停前减少了至少一半。

1楼进门左手边,原本用以举办公共项目的场地,在空置几个月后,2023年5月,进驻了博尔赫斯书店和录像局。馆长赵趄记得,博尔赫斯书店在昌兴街的原址面临租金涨价,他向书店创始人陈侗提议搬迁过来,“我只收他一些管理费,几千块钱。难兄难弟,一起努力”。

新联展《跟着感觉走》与《仪式躯体》,略微让人有体量收缩与布展精简的观感,但展览内容与广东时代美术馆过往的脉络相通。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在这里看展的体验依旧不会很顺畅,需要了解更多背景知识以便鉴赏。迥异于一些美术馆的展览里没有作品介绍的做法,广东时代美术馆给观众准备了上万字的导览手册。

“时代美术馆是比较注重研究性的。”策展人张涵露向南方周末记者谈起自己的老东家。她记得,当时不同部门之间热议过一个话题:怎么面对现在景观式展览与打卡的社会潮流。“很多民营美术馆很难逃脱这种社会的潮流,现在都是以流量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但是时代(美术馆)相对来说,策展人想要做的课题、对艺术家作品的呈现,还是能够有很强的独立性。”

2022年8月宣布停摆的广东时代美术馆,经历了预算大幅缩减、团队裁撤后,近期重新回归。(受访者供图)

2022年8月宣布停摆的广东时代美术馆,经历了预算大幅缩减、团队裁撤后,近期重新回归。(受访者供图)

2022年8月17日,广东时代美术馆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凛冬将至,匍匐前进》一文,宣布在2022年6月时代艺术中心(柏林)退出空间之后,广东时代美术馆的主展厅项目也将在10月8日当前展览结束后告一段落。消息传出后,在艺术圈引发了不小的震荡。

美术馆停摆的背后,是创建者时代中国地产公司遭遇凛冬,降本自保。赵趄与之协商,最终达成的方案是,在保留美术馆空间和3名核心成员的底线上,时代中国只拨付基本行政开支和人员薪酬,美术馆团队需自己解决其余预算问题。

蔡影茜作为学术副馆长与策展人,在闭馆期间,仍受邀参与了许多评审活动、学术会议、写作项目,每到一处地方,艺术家或美术馆同行都会问她,你们什么时候重启?

“这个既是一种非常正向的鼓励,我意识到大家是需要我们的,但当然也会有一种很现实的压力。”蔡影茜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大家起初抱着观察的心态,看地产行业是否有转机,到了2023年下半年,有了判断,不能再等。他们心里绷着一根弦,时间过去一年,已是同行共情的极限,再拖下去,内部成员的心气也恐将散失。

“没钱就过点穷日子”

决定重启,首要任务是解决预算问题。以前广东时代美术馆一年的运营预算在1300万元左右,团队评估眼下的情况,定了300万元作为重启后全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