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摄影师的叶锦添:从世界攫取能量

作为视觉艺术家,人们熟知叶锦添,多半由于电影、服装、舞台艺术。

叶锦添的创作游走于不同的艺术形态,而他最珍视,也最被忽略的一个身份,是摄影师。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刘悠翔

《破碎的美》,2005年。叶锦添认为,王祖贤平时给人一种防备感,但在镜头里,她解开了防备。照片中,她的眼神、她的嘴都呈现出放松姿态。(摄影/叶锦添,受访者供图)

叶锦添的镜头里,留存着王祖贤退出娱乐圈前最后的影像。

那是2005年的台湾,她已有退隐之意,拍摄现场的气氛严肃、紧张,人们感受到她快离开了。但那一次,叶锦添和她拍得很尽兴,从早上10点直到第二天中午。叶锦添问:“你有没有兴趣再拍下去?”她便爽快地说:“好啊,来啊。”那次拍摄之后,她就正式隐退了。

春日的北京,樱花落满街头。叶锦添工作室在昌平的一片别墅区,小区有些年头,邻居在院落里打造着中式或欧式的繁复景观,叶锦添的庭院很简洁,四下无人,一棵枯树显得分外寂静。他戴着贝雷帽,系红色围巾,时而握住杯子,礼貌地点点头。

作为视觉艺术家,人们熟知叶锦添,多半由于电影、服装、舞台艺术。2001年,叶锦添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和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奖两项大奖,曾在《英雄本色》《胭脂扣》《人在纽约》《大明宫词》《夜宴》《赤壁》等众多影视作品中担任美术指导及服装造型设计,获得诸多国际奖项。2023年,收获票房口碑的《封神》第一部,亦由叶锦添担任美术指导兼造型指导,在殷商历史中实践东方美学。

叶锦添的创作游走于不同的艺术形态,而他最珍视,也最被忽略的一个身份,是摄影师。1986年,叶锦添从香港理工大学高级摄影专业毕业,在生活中,摄影师角色的占比有百分之四五十。他常常拿起相机,抓拍那个“出现”的瞬间。一开始是在电影片场,后来,在欧洲、南亚、北极……他穿梭在不同文化之中,探索时间与空间的奥秘。

他试图从生活中不断抽取某种局部,以达成抽象的时间意义。而通过影像与空间细腻的直觉产生的二度空间,使得摄影成为一种可见的诗。“它记录的不只是片刻的时间,也是时间的深度。”叶锦添说。

1970年代美国新纪实摄影旗手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对叶锦添影响颇深。在她的镜头中,畸形人、流浪汉、同性恋者、裸体主义者、智障儿童成为被“歌颂”的群体,促使观者重新思考畸形与正常,常态与非常态。“她用极度热情又孤绝的眼神看着世界,让我真正理解到摄影的真实面貌。”叶锦添说。

2024年,叶锦添将多年拍摄的作品结集为摄影集《凝望》,介绍他观看世界的方式,以下是根据专访内容及叶锦添写作文字整理的自述:

“隐身”于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