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曾是富裕发达国家:谈谈1880-1914年“繁荣时代”及其思想渊源

当时有很多欧洲移民在阿根廷城市地区开办工业企业,把欧洲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到生产、经营之中。比如1913年,阿根廷全国48779家工厂中,由移民开办的超过了65%。对此,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在1914年评价道:本地阿根廷人、意大利人、德国人、英国人,正融合成为一个阿根廷民族,他们不仅对该国(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而且有助于该国形成一种有活力的和强有力的国民性。

责任编辑:陈斌

任何国家的繁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资本积累,还需要有认知观念上的思想积累,阿根廷也不例外。

1880-1914年,是阿根廷现代化进程中的“繁荣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短短几十年的发展,阿根廷赢得了“世界粮仓和肉库”的美誉,成为世界上最富裕和成功的国家之一。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计算,这期间阿根廷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6.02%,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达到3797国际元,超过了很多欧洲国家,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尽管当时阿根廷人口只占拉美人口的9.5%,但出口收入却几乎占到了30%。还有许多其他更详尽的统计数据,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这里不再罗列。

总之,当时的阿根廷一片欣欣向荣,阿根廷人骄傲地宣称:“如果以进步的程度来衡量一个民族经济的重要性,那么阿根廷共和国就是世界经济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它在过去50年的发展表明,它的土壤、种族、理想,以及它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组织将在数年内使阿根廷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是,任何繁荣都不是凭空而来、一蹴而就的。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繁荣都是人类社会合作的产物,而人类社会之所以会选择合作生产而不是战争杀戮相互掠夺,这首先跟人们的思想认识有关。先有合作的想法,才会有合作之行动。

正如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西汉初期到文景两帝,道家思想最为流行,统治者倾向于黄老之术,也就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政治哲学。“黄”指黄帝,“老”指老子,主张君主无为而治,对于民间生产生活尽量不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当时恰逢秦末战乱之后,人民需要休养生息,这种政治理念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而在此之前的秦朝,秦始皇和李斯统一六国之后,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开始推行《挟书律》:“历史档案只保留秦人自己的,其余的一概烧掉。《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只允许博士官掌管,私家藏书都要送交地方官集中烧掉。有胆敢探讨《诗》《书》的,处死。有胆敢以古非今的,灭族。有官吏知情不报的,和犯人同罪。焚书令颁布30天后还没有烧掉藏书的,处以黥刑并服劳役。医药、占卜算卦和种树之类的实用技术类书籍可以照旧保留。如果有人想学习法令,就到官吏那里去学。”(《资治通鉴·秦纪二》:丞相李斯上书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黔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公元前191年三月,汉惠帝废除秦《挟书律》。此举标志着汉政府对文化和学术自由的限制开始放宽,使得学术和文化得以复苏和发展,也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废除《挟书律》的标志性意义还在于,那个时期统治者的基本认识是放松管制:想要经济繁荣,就给经济解绑;想要文化繁荣,那就给文化解绑。

而这些认识落实到具体政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