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叶菲:不止于轮胎,米其林驰骋中国可持续未来

很少有一家外资企业,能在轮胎和美食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赛道上,同时占领市场高地,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米其林集团做到了。

在出行领域,始于轮胎,又不止于轮胎。在中国“双碳”目标下,米其林抓住机遇,围绕轮胎和超越轮胎等业务领域推动可持续增长,依靠在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各种出行方式设计高质量、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助推中国的绿色可持续未来。

毫无疑问,米其林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来源于对该市场的重视。

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巨大机遇。随着中国“一优再优”的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措施,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数字化发展和可持续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希望陪伴与见证中国发展的东风。

近日,米其林集团再次亮相进博会,带来了多款产品的亚洲首发。米其林大中华及蒙古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叶菲在现场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通过展会,米其林希望第一时间将最新产品和技术带到中国,同时也希望中国的公众看到一个多元精彩的米其林。

“米其林进入中国市场已经三十余年,在持续扩大开放的这趟高速列车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强大韧性与深厚潜力。”据叶菲透露,米其林还将以中国消费者为镜,从产品到研发持续创新,着眼于国民需求和绿色发展,寻找经济效能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点,为其他外资企业提供一个如何更好落地中国、将本土化战略进行到位的参考样本。

米其林大中华及蒙古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叶菲

始于道路,不止于道路

南方周末:今年是第几次参加进博会? 集团今年继续参加,有哪些新亮点?

叶菲:今年是米其林第四次参展进博会,米其林将带来四大展品的首发,展示“始于道路,但不止于道路”的创新成果。

如百路驰KO3全地形轮胎将在中国首发,该轮胎诞生于最严苛的测试条件下,专为那些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未知的越野爱好者打造。百路驰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兑现KO3对于所有越野爱好者的承诺——韧不可挡,再炼传奇。

作为米其林最新一代的飞机轮胎, Michelin Air X Skylight也将在中国首发,该轮胎实现了在轻量化与耐用性方面的重大突破,可以帮助航天业显著减少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一技术应用推广到整个商用航空市场,预计采用这项技术的首批轮胎将在 2025 年起投入使用。

第一款用于月球探测车的免充气轮胎也将在此次进博会上迎来亚洲首秀。依靠复合物的一系列特性,该轮胎无惧严苛的环境挑战,能帮助米其林实现尽早参与太空探索行动的梦想,帮助人类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永久定居点。

在过去米其林参加的进博会上,每年都有可持续材料轮胎的亮相。今年也不例外,71%可持续材料轮胎亚洲首发,将是米其林进博会“可持续故事”的延续。米其林的目标是到2050年,所有轮胎都将100%使用生物基、由可再生及可回收的可持续材料生产。

南方周末:回顾过往的参展经验,你觉得进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对米其林提供了什么帮助?

叶菲:进博会不仅是一个为期6天的博览会,更是一个“引力场”和交汇点,吸引着全球企业在这里展示创新、达成合作、探讨交流。

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我们收获了很多关注。通过展览,我们希望第一时间将最新产品和技术带到中国,同时也希望中国的公众看到一个多元精彩的米其林。去年,通过进博会,米其林将新业务ResiCare引入中国,致力于研发生产环保无毒的高性能粘合剂,并将其用于轮胎、传送带、胶合板、绝缘材料等生产制造领域,以满足不同工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进博会这个平台汇聚了很多人,能够促进国家之间、企业之间更多的贸易对话和创新合作。在这里,我们还收获了很多合作。包括采购订单、轮胎业务和原配厂商的战略合作等,既深化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又收获了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进一步了解,帮助我们在中国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更多可能。

南方周末:从1989年米其林在北京成立了首个中国内地的代表处,到2001年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入华35年,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

叶菲:米其林在华35年见证和创造了历史,我分享三个故事,分别叫一个起点、一家研发中心和一本书。

一个起点指的是,米其林1989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从卖产品开始探索。1995年在沈阳成立首家合资工厂,这是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新鲜尝试,也是我们在华业务的开始。

而一家研发中心指的是米其林于2001年在上海设立的区域研发中心,这是中国轮胎行业最早的外资研发中心。现在,米其林中国的研发中心也承担了更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区域创新枢纽,除了为中国市场研发产品,还为亚太地区的其他市场服务。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全球领先,在新能源车专用轮胎的研发和创新方面,米其林中国区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有部分标准和技术向集团总部进行输出。

第三个故事,所谓一本书,指的是米其林除了轮胎之外还有一张广为人知的名片——美食。米其林指南从2016年首次进入中国内地,象征着米其林在中国的业务走向多元化。一次次发布的美食指南,既是米其林读懂中国消费者的一本书,也是让中国消费者了解米其林更丰富形象的有效读物。

南方周末:在中国市场,米其林的主要业务分布是怎样的?

叶菲:在中国,米其林主要围绕四大业务领域不断创新,推动在华的可持续增长。首先是多元轮胎产品线:米其林依靠在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各种出行方式设计高质量、可持续轮胎,从原材料、制造,到物流、产品使用等轮胎全生命周期减少碳排放。

在聚合物和复合物解决方案领域,米其林通过ResiCare、芬纳、FCG、卡摩速等子公司持续布局中国市场,开发环保且高性能的聚合物与复合物解决方案。

同时,米其林利用自身对数据管理分析、产品用途和特性的深刻把握,面向专业车队提供互联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轻松应对运营、人力和环境的各种挑战。

此外,在生活方式领域,通过米其林指南,我们为消费者提供愉悦的生活体验。在中国内地,米其林指南已有5个目的地: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杭州。米其林福建和江苏省级榜单也将于今年底和明年初相继发布。

以消费者为镜,洞察中国市场

南方周末:过去30年,中国经历了经济的蓬勃发展。站在外资企业的角度,中国的营商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叶菲:过去30年,我们见证了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型,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企业获得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遇。

从政策上看,近年来,中国政府全面取消制造行业外资准入限制,并提供了许多便捷化措施,包括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等。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创建各种平台,使创新更具可持续性。

随着中国市场多年来持续提质升级,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在渠道服务、新能源科技等领域,中国更是走在全球前列。我们可以在这个市场上看到、学到最新“玩法”,更好地服务全球消费者;还可以在这里找到高质量人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增强轮胎技术研发、高科技材料、数字化等方面的创新活力。

未来,米其林将抓住中国营商环境的极大潜力和优势,针对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升级,研发新技术,以推动中国轮胎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在超越轮胎的更多业务上,米其林也将积极通过精进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制造,为中国经济探索更多可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南方周末: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米其林是如何和中国消费者进行沟通,并且建立连接的?针对中国市场,有没有做过一些在地化的调整?

叶菲:以消费者为镜,方能映照自身与中国市场的契合之路,从而更好地和中国消费者进行沟通并建立连接。只有通过这面镜子,米其林才能准确判断自身是否契合市场需求,确保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不偏离正确的发展路径。

对此,早在2006年,米其林就推出了“随你行”服务与消费者密切沟通,它是国内首个专业的轮胎售后服务计划,现在已经更新到了3.0版本。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的1600余家门店,也是和消费者链接的重要、直接的平台,帮助我们搜集、了解消费者最真实的需求。

我们也通过本地化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确保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例如,我们通过本地研发中心的设立,加速推出适合中国路况和气候的产品和服务;开发出轮胎行业首个一站式会员小程序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数字化体验;深受美食爱好者喜爱的米其林指南,也将在中国首次迎来省级榜单。

密集的动作彰显了米其林对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信心,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我们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满足国内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国内市场的消费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还将促进相关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升级发展,为整个中国经济体系注入活力。

 创新不止,在中国步履不停

南方周末:面对当前较为动荡复杂的国际环境,您怎么看待当前和未来的中国经济?中国市场对于米其林集团而言意味着什么?

叶菲:中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许多积极的信号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例如中国正在进一步开放大门,欢迎外国投资。对外开放的举措不断更新和升级,使外国公司能够更方便、更自信地前来。这将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双赢。

同时,中国数字创新正跑出加速度。近年来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保持高位,特别是数字科技相关的创新走在世界前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可持续的、强劲的发展动力。我们也将抓住这个机会,与消费者共享美好移动生活。

对于米其林集团而言,中国一直是米其林集团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米其林中国区承担了五大重要角色,分别是利润的稳定贡献者、集团的服务枢纽、工业制造的典范、可持续理念的推广者和创新人才的源泉,而这些都将助力集团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南方周末:未来,米其林集团会有哪些布局和展望?

叶菲:在“一切皆可持续”愿景的指导下,米其林的企业定位已有了新的变化:米其林正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制造商,为人类提供改变生活的复合物和非凡体验。米其林将利用在高科技材料方面的经验,不断突破创新,从而在更广泛的领域提供关键价值。

放眼更长远的未来,米其林有一个梦想——到2050年,米其林将通过关键创新来帮助世界实现四大愿景:所有产物均可被无限循环利用;每个人都能拥有平等的机会去从事他们热爱的工作;人类活动可以扭转全球变暖;以及每个人都能拥有更健康、更长寿的一生。

南方周末:具体到中国市场,米其林在国内发展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是否有具体的业务目标?

叶菲:中国市场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消费者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格局下,米其林将主动出击,把握新的市场机遇。

具体而言,米其林将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连接消费者。通过不断发掘消费者的需求,并与数字化技术关联,在销售、服务等环节纳入智能自动化技术,米其林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无缝用户体验,实现全方位的消费者服务最优解。早在2021年,“米其林灵感+”数字平台就已上线,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的出行体验和服务,目前注册会员已超过550万。

针对轮胎业务,米其林将积极创新,以应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技术要求。目前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米其林品牌轮胎原配搭载率达30%。米其林还将不断探索新方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融入新能源汽车企业打造的新生态系统中,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出行体验。

创新不止,步履不停。未来,米其林还将打造更多“生态系统”,希望通过提供创新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与更多个人、企业和行业携手,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