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拍摄”怎么管?公共景区与私人场所各有边界
编者按:
对国有公园、景点,要避免在商拍许可申请过程中出现寻租问题。
对于私人场所或商业化运营场所而言,因为它们属于私有财产,所有者或管理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商业利益来制定商拍规则。
对国有公园、景点,要防止管理方为了保障垄断经营利益,对商拍一刀切禁止。应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商拍许可申请流程,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商拍团队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授权,避免出现寻租问题。
责任编辑:辛省志
春节假期,很多人选择外出旅游过节。在热门景区游玩,经常看到专业的摄影师,单反相机、三脚架、补光灯齐全,有的甚至还有助手举着反光板打光,为衣着精致的游客拍照。这些很可能是“商拍”,即商业性拍摄。也就是说,这些拍摄活动,要么是摄影师收费为顾客拍照,要么是拍摄其他商业使用的素材,比如用来做广告,做网店的商品展示,等等。
这些商拍,有时候可能会妨碍其他游客正常游览。在各大热门景点、公园,不时有市民游客向管理方反映要求治理商拍机构扰序行为:商拍者长时间霸占取景点,甚至与游客发生冲突。为此,多地开始对这一行为加强管理。北京、广州等地的景区纷纷出台规定,对商拍进行限制或禁止。
以北京为例,故宫博物院早在2023年底就更新了参观规则,禁止未经允许的商业性拍摄。新规明确规定,商品广告性质的拍摄活动及带有大量服装、摄影器材等道具和载具进入院内进行化妆、换装、跟拍等古装和其他旅拍类的拍摄行为均被叫停。此举旨在确保古建、文物和观众的安全,并营造更好的参观环境。同样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