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后,我才开始了解故乡丨记者过年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马路上出现了过街天桥,商场里集齐了几乎所有知名的奶茶品牌,散落的老旧板房改成了崭新的高层住宅,曾经就读的小学翻整了校舍和操场。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出生、成长于斯的这座城市,无论是人生的前18年还是之后的6年。

责任编辑:钱炜

位于老家县城中心的农贸市场拆过重建,周边尚未拆除的平房还保留着旧日景象。(南方周末记者蒋敏玉/图)

位于老家县城中心的农贸市场拆过重建,周边尚未拆除的平房还保留着旧日景象。(南方周末记者蒋敏玉/图)

一年回家一次,对这处自己曾非常熟悉的地方,我开始感觉陌生。

这种感觉是从下高铁的一瞬间开始萌生的。去年,在做一个与高铁有关的选题时,我偶然得知,老家,一个烟台下辖的县级市刚刚通了高铁。于是,在要决定今年怎么回家的当口,我买了高铁票。早上七点多从广州出发,晚上十点前抵达。

高铁贯通前,这里与外界连接的交通工具只有汽车。机场在开车一小时外的邻县,火车站在烟台市区,开车要将近两小时。六年前,就是在那个火车站,爸妈送我去上大学,火车开了一天一夜,摇摇晃晃抵达广州。

那天,超强台风山竹虽未登陆,广州已下起暴雨。的士开上高架桥,一排红色车尾灯拦在前面,望不到顶的高层建筑挤进车窗,雨水冲刷下,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当时我有些怕,感觉窗外那些水泥巨兽会吞掉前来献祭的人。

如今这些都成了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