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举鄂州:驻节武昌时期的岳飞
屯兵鄂州七年的岳飞闻讯出兵,挥师逆袭,大举北伐,这就是岳家军在郾城、颖昌等战役中大展神威连败金军却又因十二道金牌功亏一篑的绍兴十年北伐。
归根结底,正如本文开头所介绍的“鄂州”与“武昌”地名的逆转一样,南宋军队的服务对象其实也在朝廷与岳飞之间发生了逆转:朝廷要的并不是一支服务国家的军队,而是服务赵家一己之私的私兵,而岳飞在鄂州编练的岳家军,才是矢志北伐,收复旧都,打过黄河,直捣黄龙府的南宋军队。
岳飞、岳家军乃至南宋王朝的悲惨命运,正是根植于帝制时代的这种悖逆之中。
责任编辑:杨嘉敏
2025年在杭州过年,住在西湖北岸栖霞岭下,一墙之隔便是岳王庙。大年初一,由花港观鱼出发沿着苏堤晨跑,西里湖尚自清冷,湖畔寂寥无人;但当我跑到苏堤北首的曲院风荷,这一带的湖面称为岳湖,与湖滨一街之隔便是岳王庙,门前已然人头攒动;待到回酒店用完早餐,九点许带着松川君前往参拜,岳王庙里早已熙熙攘攘,满是趁着新春佳节前来拜祭英灵的杭州百姓和全国游客。
说来也巧,上回来杭州过年是十年前,下榻在浙江宾馆,不远处便是于谦祠。岳飞和于谦这两位含冤就义的民族英杰,冥冥间自有关联:于谦所处的明朝中期距岳飞所处的南宋初年已历三百年,岳飞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本已渐渐被国人淡忘,但由于正统末年明英宗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俘虏后拘往漠北幽禁,令人想起同样遭到俘虏客死雪国的北宋徽钦二帝;而成功保卫北京却因政治倾轧遭到冤杀的兵部尚书于谦,也令人想起率军大破金兵却在风波亭遇害的岳飞。在皇权专制下敢怒而不敢言的明朝百姓,遂通过缅怀三百年前的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来纪念当代民族英雄于谦,于是便掀起了新一波歌颂岳飞尽忠报国事迹的浪潮——读者耳熟能详的《说岳全传》,尽管编纂成书于清初,其蓝本其实是明代中期以后涌现的多部“说岳”小说。
每次来杭州,我总会安排时间瞻仰岳王庙和于谦祠——说到“岳王”,读者也许知道岳飞被宋宁宗追封为“鄂王”,却未必知晓这个封号源于鄂州,那是岳鹏举开府治军之处,也是他北伐中原的起点。
2025年大年初一的岳飞墓前 摄影 王在田
绍兴三年 提拔
话说岳家军驻扎的鄂州并非今天的鄂州,而是今天的武昌,而今天的武昌并非宋代的武昌,因为宋代的武昌就是今天的鄂州……各位读者是否被绕晕了?容我解释一下:
早在公元221年,陆续击败刘备东征与曹丕南侵的孙权由公安迁都至鄂县,给新建的首都起了个名字叫“武昌”,寓意“以武而昌”,它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我们常说的“武昌鱼”,其实应该叫做“鄂州鱼”,至少毛主席吟咏过的那条“又食武昌鱼”是从鄂州梁子湖捕来的。而今天的武昌在孙权统治时代叫做“夏口”,位于夏水(即汉水)注入长江之河口南岸。孙权筑夏口城以拱卫首都武昌上游,那便是今日武昌之前身。后来几经沧桑到了宋代,夏口改称江夏,成为鄂州治所,而孙权时期的武昌则降级成了武昌县;明清两代设有武昌府与武昌县两级政区,武昌府的治所仍在江夏县,武昌县则隶属于武昌府治下;到了民国撤销了武昌府,将它所在的江夏县辗转改名为武昌市,而武昌县则被重命名为鄂城县;新中国又于1983年把鄂城改成了鄂州——总而言之,从南宋到当代近九百年来,“武昌”与“鄂州”交换了位置,南宋的鄂州治所位于今天的武昌区,而南宋的武昌县城位于今天的鄂州市区。
湖北鄂州梁子湖区鳡鱼稻田画 视觉中国 图
那么南宋朝廷为何要把岳飞派到鄂州去驻屯呢?说到这里需要首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国际”地缘政治。
撇开西边的邻国西夏、大理、吐蕃诸部乃至更远的西辽不说,与南宋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有两个,直接接壤的是伪齐,隔着伪齐是金朝。伪齐是金朝扶植汉奸刘豫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大致统治着金兵入侵后占领的原北宋疆域。
绍兴三年(1133年),南宋与伪齐/金朝对峙的战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战区,西侧是川陕战区,由吴玠、吴璘兄弟据守秦岭,与金军相持于关中平原;东侧是淮西战区,由刘光世、张俊和韩世忠这三位出身于西北边军的将领统率南宋兵力最雄厚的三支部队,防御北军南侵的主战场黄淮海地区——建炎三年金军正是经由此地长驱直入南下渡江。
这两片战区之间则是正陷于一片混乱的襄汉战区。当地宋军北伐失利,守备空虚,整个两湖地区门户洞开。如果伪齐军队或者金军挥师南下,大可以畅通无阻地横扫江汉平原,攻至江陵、鄂州城下,切断长江航道,将本就羸弱不堪的南宋拦腰截断,使其陷入极大的战略被动之中。
为此,南宋必须在不削弱东西两大战区兵力配置的前提下,派出一支精干部队尽快堵住江汉平原这个暴露在敌人面前的巨大缺口。高宗赵构想到的是原本隶属于张俊麾下的一支杂牌军,这支部队曾经在牛头山以弱势兵力阻击完颜宗弼(即兀术)部金军主力,旋即克复建康(今江苏南京),也曾以最小代价平定了因隆祐太后驻跸虔州(今江西赣州)而激发的民变,安抚了赣南、闽西和粤北的百姓,可以说内战外战都很在行,其年仅三十岁的指挥官也因此被名相李纲预言为“异时决为中兴名将”。经历过“苗刘兵变”险些提前退位的赵构从骨子里具有赵家人对于武将深刻的不信任感,不愿意看到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这些雄霸一方的军界大佬进一步占据江汉扩充实力,因此他决定重用这位行伍出身毫无世家背景的素人指挥官,于绍兴三年九月委任他镇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蕲州(今湖北黄冈)、舒州(今安徽安庆)等地,牢牢控制住由长江中游进入下游地区的门户,以免北军南下江汉平原后趁势席卷江南,威胁到赵构在杭州的统治中枢。
皇帝把这位指挥官召入临安行在,亲笔给他题了四个字以示笼络,后来制成其部队的大纛旗。这位指挥官自然就是岳飞,那四个字便是“精忠岳飞”。岳飞自此方才首次升迁为独立指挥部队、不受他人节制的高级将领。
绍兴四年 襄汉
不过赵构设想的只是让岳飞守住江汉平原的东大门,而不是守住整个江汉平原。并非赵构不想要这块膏腴之地,而是江汉平原北首的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等地均已于绍兴三年被伪齐攻占,南侧的洞庭湖则被杨幺义军控制,南宋在两湖地区的统治岌岌可危。这就好像一所宅院,院门已经被盗匪控制,另一侧的院墙也被人占据,作为宅院主人的赵构关注的是如何关紧房门,把盗匪锁在门外,而岳飞考虑的则是如何赶走盗匪,把整个院落都夺回来。
襄阳古城临汉门 IC Photo 图
绍兴四年(1134年)二月,驻守舒蕲各州不满半年的岳飞向朝廷上书,指出“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乞复襄阳札子》),主动请缨收复襄汉地区,把失守的“院门”夺回来。四月中旬,岳飞从江州出兵,先沿长江南岸行军至江夏(今湖北武昌),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