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盒要挑粉色的,寿衣当OOTD?年轻人的生死观究竟是什么

一代人正在重建自己的生死观

责任编辑:吴耀锋

清明又至,又到了想念的日子。

去年,聚焦中国香港殡葬业的《破·地狱》上映,票房成绩斐然的同时,也将几代人对生死的不同理解放到台前。4日,电影加长版正式上映。而丧葬元素频频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不过是生死讨论的冰山一角。

据中华遗嘱库最新的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有2461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有媒体曾就“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立遗嘱”发起讨论,有人是想体验跟世界说再见的感觉,但超半数人则“怕意外发生时,来不及跟世界体面告别”;近年来各种新式丧葬品牌涌现,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已经在给自己挑骨灰盒……

或许,这一代人正在用行动重建自己的生死观。

一批人已经在设想自己的身后事了

你有设想过自己的身后事吗?

过去,这个话题讳莫如深,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不寻常”的告别开始走进我们的视野。

今年2月2日,大S徐熙媛因流感引发肺炎在日本不幸去世。与“热闹”的热搜格格不入的是大S的足够“安静”的追思会。

据媒体报道,大S在生前曾给亲友留下嘱托,称自己“最想要的告别式,就是要开心、欢乐,大家喝我最喜欢的香槟,吃好吃的东西,大家来了,千万不要哭”。在安葬骨灰前的某个傍晚,至亲好友齐聚大S家,一同向她告别追思,以香槟、水果和音乐与她告别。

死亡的时间是未知的,快节奏生活和多元观念对传统习俗提出了新的要求。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人们对传统葬礼的参与度和认同感逐渐降低,并渴望以更符合自己意愿的方式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