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孝:乡土写作,归根到底是处理你有感触的生活
“从外人的眼光来看,(他们)过了微不足道、毫不起眼的一生。但恰好我是一个写作者,而且我生活在这个村庄里面,我快40岁了,从我六七岁记事起,相当于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我是看着这些人物,从他们的青壮年、中年一步一步变老,家里面有什么样的变故,所以还是想通过文字把他们记录下来。”
责任编辑:刘悠翔
魏思孝善于自嘲与调侃。正式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不明物》时,他在豆瓣上给自己打了一星差评,自称语文从不及格,戏谑地劝读者“千万别买《不明物》这本破书!!!”以退为进,请读者评价时手下留情。六年后,他给自己的另一部作品打上五星好评,调侃“没进步空间了”。
在他早期的写作中,出现在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小镇青年,他们无聊、平庸、迷茫,却也都在努力生活着,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魏思孝部分自我的映射,他将这一时期的写作称为“青春焦虑文学写作”。
三十岁之后,再看当时的作品,他对自己感到失望,“三十岁之前,我的自我很大,可到了三十岁之后,我开始焦虑……我觉得曾经的自我都不值一提,自己也没那么重要了”。他将写作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乡村,用大约五年的时间完成“乡村三部曲”——《余事勿取》《都是人民群众》《王能好》,对准具体的人和事,写出了处在变化之中的乡村与乡民的处境。
持续书写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后,魏思孝也想尝试写一些不熟悉的领域,比如女性的情感世界。这或许也是他身为一名写作者的野心,遗憾的是,魏思孝对自己尝试的结果不太满意,他觉得还存在写作处理上的问题。
这两年,他再度回归自己熟悉的乡村题材,创作出长篇小说《土广寸木》,作品获评2024南方周末年度十大好书。这一次,魏思孝不再以通常意义上的人物延续来构建小说,而是对准事物和地点,由此勾连出世事百态。《土广寸土》这部小说的书名既在字面意义上对“村庄”二字进行拆解,在魏思孝看来,小说也完成了他“文学意义上对‘村庄’的拆解”。
魏思孝,作家,1986年生,山东淄博人,出版有多部小说(集),长篇小说《土广寸木》获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南方周末资料图
关注人在乡村处境下的生活选择
南方周末:你之前说过,“为什么会写一部小说?肯定是因为生活中的某个瞬间(某段对话或者某种情景)深深触动了你,才会让你花费那么多的心力去构想,去铺陈,从而表现这个触动你的瞬间。”《土广寸木》触动你的瞬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