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抗炎,我咽下了涨价212.5%的羽衣甘蓝

难吃羽衣甘蓝,靠打工人上了神坛

责任编辑:吴耀锋

嗨~欢迎回到“每周健康一点点”,我是主持人雨衣。今天想和大家聊点“吃的”——超级食物。

不久前,#又贵又难吃的羽衣甘蓝被疯抢#冲上微博热一,据媒体报道,羽衣甘蓝的售价从每斤8毛飙升至每斤3.5元,涨价212.5%。从轻食沙拉到新式茶饮,从代餐到冲泡粉剂,顶住了“超级食物的”title,就牢牢抓住了流量密码。

超级食物的背后还有一个更陌生的概念:抗炎。

在互联网的“科普”里,慢性炎症堪称新一代万恶之源,是年轻人的“湿气重”,是养生届的“玩手机和熬夜”,身体有点什么毛病,赖它准没错。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打工人能拒绝这个话术。

真的有必要顶着“难吃”来硬吃超级食物吗?

超级食物超级在哪?抗炎是当代互联网骗局吗?

除了羽衣甘蓝,如今活跃在网上的超级食物还有姜黄、甜菜根、巴西莓、奇亚籽等“顶流”,以及猴面包树果、接骨木莓、马基莓、卡姆果等“后起之秀”。看到这些名字,你是不是也想问:怎么我一个都没见过啊?

这难免让人产生“地球另一头是有什么包治百病的新物种吗”的错觉。

事实上,世界上最先被称为超级食物的,是香蕉。上世纪20年代,为了倾销香蕉,美国香蕉商借美国医学协会宣布“儿童饮食中的香蕉可缓解或治愈乳糜泻”的契机,将香蕉打造成健康家庭的“完美食物”。

上世纪80年代后,超级食物迎来第一个黄金时代。在世界著名数据库LexisNexis搜索后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