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与女囚犯:关注边缘群体的清明档
一个聋哑人受到侵损,他能够依靠的,不是严肃运转的司法系统,而要反向求诸一个作恶者的心灵自省。
责任编辑:李慕琰
《不说话的爱》剧照。(资料图)
在过去不久的清明假期,电影市场可谓黯然,总体票房3.77亿元,尚不及2024年同期的一半。上线新片中,票房靠前的两部国产电影分别是《向阳·花》和《不说话的爱》。巧合的是,这两部现实题材的中低成本电影,都把目光投注到了社会的边缘群体。
年轻导演沙漠的《不说话的爱》,讲述了一位聋人父亲与听力正常的女儿的亲情故事,因为前妻想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主角小马不得已开始从事犯罪行当。“老炮儿”导演冯小刚的《向阳·花》则是一部女性题材电影,主要聚焦两位女囚出狱后艰难融入社会的际遇。
这两年,现实题材电影总给人既蓬勃又疲乏的感受。聋哑人、重返社会的囚犯、脑瘫患者……特殊人群构成了中国电影展现现实性和批判力度的一块重要版图,但故事走向却常缺乏新鲜感:一个边缘人主角,遭受盘剥、利用,影片在经过一番苦难展示后,随即进入“××闯关记”的叙事。一个个或微小或庞大的“恶”成为通关路障,主人公渡尽种种波折,终于驱散阴云,美好生活在望。
类似叙事之下,边缘群体更像是携带着社会议题的符号。无论是聋哑人、罪犯,或是脑瘫患者,他们的人生都在影片中被高度境遇化,可统一归纳到一个泛化的指称——被遮蔽与被损害的人中去。电影中也永远有至少一个“坏人”推动情节的进展。
《向阳·花》里,主要的坏人是一个名叫“老爹”的犯罪团伙头子,他看重聋哑人不便说话的优势,培养他们行窃赚钱。哪怕不幸被送进监狱,聋哑人小偷也难以牵连同伙,可谓百利无一害。《不说话的爱》中,坏人则是一家汽配公司,他们通过雇佣聋哑人肉身撞车,骗取车保,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