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佳楠:废墟的美感 | 洛城机密
这可能也是废墟的美感由来之一:我们接受了现实的本来面目,摒弃了任何自欺的虚妄,但即便现实不再提供希望,我们却可以看清值得珍惜和守护的东西。
责任编辑:邢人俨
夏娃(蒂尔达·斯文顿饰)的行李箱里满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吉姆·贾木许电影《唯爱永生》(2013)剧照。资料图
疫情期间,网上流传着一组计算机模拟的人类灭绝之后的城市景象,绿色植被重新覆盖废弃的房屋,吞噬铁轨和高速公路,明明应该感到恐怖才是,可大多数人或许和我一样,觉得这些末世景象里有着一种奇异的美。
这学期在南加州大学教一门自己设计的课程:“城市中的废墟”。我们赏鉴油画、摄影、电影、文学,正是为了解答这个疑问,废墟的美感从何而来?
不同的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解读视角。在1969年的电影《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里,纽约街头如此冷漠,所有关系都建立在金钱之上,只有在里佐带着乔借住的废弃危房里,两人设法给对方做吃的,提供温暖。这里的废墟成了极端浪漫化的反物质象征,如果推广这个逻辑,看到昔日的资本主义符号(如豪宅、高楼)垮塌,我们感到“解气”。在1982年的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中,未来的洛杉矶已成反乌托邦之城:山不见了,但有如山般的金字塔形泰瑞公司总部;海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蓝色和金色的霓虹灯;阳光不见了,有的只是无休无止的雨。这些末世奇观的美感可以借助康德的崇高(sublime)理论来理解,因为我们的所见超过了感性认知的范围,我们首先感到不安,但这种不安可以通过理性克服。2022年的电影《野蛮人》(Barbarian)是近些年设定于底特律的恐怖片之一,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