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名校生依然是“优秀的绵羊”?美国大学深陷文化战争
“如果大学能真正履行它们应尽的职责,我相信它们本可以赢得更多的政治支持,而对它们的攻击和质疑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频繁和猛烈。”
“这些学生在幸福感和痛苦之间极度摇摆,很多人其实是相当痛苦的。”
责任编辑:李慕琰
近日,特朗普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要挟,要求多所高校“整改”,哈佛大学公开表示拒绝。(视觉中国 图)
2008年6月,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在《美国学者》(American Scholar)上发表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The Disadvantages of an Elite Education)时,他在耶鲁大学的十年教学生涯已接近尾声。
这十年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对精英教育系统的近距离观察,德雷谢维奇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困惑和愤怒与日俱增:当前系统培养出来的精英大学学生大多聪明、勤奋、富有才华,但他们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缺乏好奇心和个人目标,满足于待在享受特权的舒适区内而非追逐激情承担风险。正如他的一位学生在一节讨论“独处的重要性”的课上恍然大悟脱口而出的,“所以您是说,我们其实都是优秀的绵羊?”
《美国学者》只是一本小型文学季刊,德雷谢维奇并没期望自己的文章能引起什么水花,但出乎意料的是,几周之内它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次,他的邮箱开始涌入海量邮件,它们绝大多数来自还在校或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演讲邀请也纷至沓来。当年10月,德雷谢维奇受到哈佛大学某学生社团的邀请前往哈佛。他对那次活动印象深刻:“他们原本担心不会有很多观众来,活动当晚正好是2008年副总统竞选辩论,但那个礼堂人满为患,那可是一个能容纳约150人的礼堂啊。”讲到这里,他感慨得有些语塞,“从那次经历开始,撰写《优秀的绵羊》的旅程就开始了。”
2014年,《优秀的绵羊》出版。德雷谢维奇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参与过耶鲁招生办的工作,这些学术背景和工作经历让他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批判因具备内部视角而格外犀利。在这本书中,他不仅批评了美国精英教育体制过度功利化,培养出一批外表成功却缺乏独立思考、内在驱动力和公共责任感的“精英工具人”,更是“炮轰”了通过这一体制内部繁殖出来的美国精英阶层与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和关切脱节,缺乏推动社会变革的远见和勇气,甚至滥用职权,去伤害那些他们发誓要服务的人。
德雷谢维奇自己曾“循规蹈矩”过。他出身于一个重视教育的犹太家庭,学习科学是不成文的家规,因此作为本科新生入学哥伦比亚大学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生物学和心理学双学位项目。大学毕业后,他随大流申请了法学院,在扪心自问不想成为律师后去了新闻学院,虽然他也并不真的想成为新闻工作者。硕士毕业后他做过一份自己毫不喜欢的工作,一度自信心跌入谷底,直到他真正意识到,如果不给自己一次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的机会,他永远都不会快乐。
或许因为这段经历,德雷谢维奇在全美最有声誉的私立大学工作时也对精英教育体制保持着几分游离与审视的态度。他和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曾经都是耶鲁的青年教师,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起他与格雷伯一起吃午餐的往事,当时格雷伯在校园里还默默无闻,“五分钟之内,我就意识到他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
德雷谢维奇和格雷伯都没有拿到耶鲁大学的终身教职。他批评太多精英大学毕业生对金融、咨询行业趋之若鹜,格雷伯则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一书中提出,这些行业中存在大量对社会没有实际意义、连从业者自己都认为毫无价值的“狗屁工作”,批评资本主义制度制造了虚假就业,剥夺了人们对劳动的尊严与成就感。
《优秀的绵羊》十周年纪念版中译本出版之际,德雷谢维奇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视频采访。他谈到对美国高等教育现状的观察:名校生依然是“优秀的绵羊”——事实上情况更糟糕了,成为精英的竞争进一步内卷,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以灾难性的速度恶化——而美国大学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在政治极化的时代深陷文化战争。
采访当日是美国当地时间4月14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M.加伯(Alan M. Garber)在向全校人员发出的公开信中表示,校方拒绝美国政府提出的多项整改要求,联邦政府不应对私立大学的教学内容、招生和人事政策及研究内容横加干涉。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冻结该校总额约22亿美元的联邦经费。
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丽丝蒂·诺姆对哈佛大学发出最新威胁:如果不按照政府要求提供国际学生名单,哈佛大学将失去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
“如果大学能真正履行它们应尽的职责,我相信它们本可以赢得更多的政治支持,而对它们的攻击和质疑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频繁和猛烈。”德雷谢维奇说。
《优秀的绵羊》出版十年间,无论是大学还是学生都在面临更多挑战。在他看来,年轻人面临时代剧变要更有定力和判断力,既不盲目跟随潮流,也要想清楚“有意义的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
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在耶鲁大学任教十年,后来成为全职作家。2014年出版《优秀的绵羊》,直指美国精英教育的弊端,引起巨大反响。(受访者供图)
美国高等教育领域里“肮脏的秘密”
南方周末:近年来,美国的精英大学一直处于激烈的文化战争中心,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常常被认为充斥着自由派意识形态,因而受到公众质疑。这种现象也反映了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所描述的美国历史上根深蒂固的反智主义传统。你认为大学是否应当反映整个社会的政治光谱?对于当今大学既被崇敬又被敌视的这种悖论,你怎么看?
德雷谢维奇:我从36年前在研究生院读书时就已经看到人文学科日益政治化的趋势。从社会学和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美国学术界一向偏向政治光谱的左端,但如今这种偏向变得更为明显,蔓延到远远超出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同时,自由派本身也进一步向左偏移,整个学术环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