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万里 | 淘书记人:叶程义
考据注重现实,哲思倾向宗教,常人往往偏于一隅,唯有非常之人,方能出入往来于现实与宗教之间,叶程义就是这样的一位教授。
责任编辑:刘小磊
叶程义教授。
第一次接触叶程义这名字,是我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大批复印台湾地区学术书的时候。当我复印他手写的三大本硕士论文《礼记正义引书考》时,着实惊讶错愕。一本超过百万字数的硕士论文,无疑是一项吉尼斯纪录。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对年轻人来说是一部难读的书,虽然早就听闻台湾的经学专业硕士多要通读一部“正义”,但通读之后能将其中的引书摘出、归纳排列,并予按断,却很见功夫与学识。那时我已由音韵训诂转向经学研究,所以对此书印象深刻,但却不知作者为何许人。
第二次再见其名,是十多年前客座静宜大学,在图书馆发现煌煌四卷本《汉魏石刻文学考释》,作者也是“叶程义”,由经学文献辑考到石刻文学,一时难以联系起来。亟抽出展卷绎读,确实是同一人。我对黄宗羲、潘昂霄、王芑孙、李遇孙等金石之例的著作多曾浏览,看到他从文学角度切入,非常新奇。自序说“汉魏石刻文学者,为汉魏人所撰之文学作品,而刻之于石者也”,这是当然的定义,但能将汉魏石刻文字搜罗殆尽,并按文体分为杂记、碑志、颂赞、哀祭、箴铭、传状、诏令、序跋、奏议、辞赋、诗歌、论辩等大类,又在大类下先作概说,再分小类,如碑志类又分碑、墓碑、墓志铭、墓表、墓碣文、碑阴文等。每碑先考述,叙其资料来源出处,后释文,录出原文。最后一章即第十四章专论石刻文学文体产生与流变及其历史发展之轨迹、地理分布之形态、程序义例之结构、思想经纬之体系和价值功能之效用等,将辑出的六百多篇作品分隶到它的地域(落实到具体的县)。并对每种文体不同的书写程式作出分别,如碑文写作程式分为136式,庙碑程式分为29式,德政碑程式13式,墓碑程式150式,志墓程式142式,墓铭程式189式,等等。关注过清代名家分析金石撰例的人,知道清代碑版学家也曾做过分类描述,但能做到这样细致,不得不佩服作者思维之缜密和工作之繁复。第十四章实即叶氏之博士论文,而前面十三章著录及考释,是撰著博论之资料。其搜辑如此之广,当然是借助新文丰1977年以来出版的三辑《石刻史料新编》,但三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