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海 | 历史学家的文字技艺

刘知几亲自上手,对他认为前代史书文字繁缛的地方进行点窜删改。可惜受古代书籍传抄和刻印技术的限制,从宋代开始,这些用彩笔批点的文字和痕迹就看不到了。

责任编辑:刘小磊

马克·布洛赫。

马克·布洛赫。

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马克·布洛赫有一部重要著作,叫《历史学家的技艺》,探讨了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全书分为五章,讨论了如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强调对历史资料的验证和考证的重要性等,既有对历史学方法的系统总结,也有对历史学本质的深刻反思。这本书只是众多西方史学理论著作之一。反观中国,虽然历史著作浩如烟海,但是在整个古代,能称得上史学理论著作的,实在寥若晨星。唐代刘知几的《史通》,算是最有影响的了,但他实在是受了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出于史学家的责任和自觉,才要在史书撰写方面作一番理论的探讨和总结。在《史通》之后,中国的史学理论著作又沉寂了近一千年。从这一点上看,如果说中国人在历史撰述上重实践、轻理论,是不算冤枉的。

众所周知,刘知几提出优秀的史家须具备才、学、识,三者缺一不可。他说:“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新唐书·刘子玄传》)翻译一下,刘知几认为:“学”侧重指学习勤奋,搜集和掌握大量材料。“才”侧重指文采和运用、组织材料的能力。光有材料(史料)而没有文采和撰述能力,就好比是愚笨的商贾,空有本金,却不能让它生息获利。光有生花妙笔而不掌握材料,就好比是身为巧匠却没有木料和加工工具,不能建成房屋。“识”在这里特指胆识,指敢于秉笔直书,刘知几认为这是最难的。其实“识”还应该包括识见、识断、眼光、境界。如果套用一下马克·布洛赫的书名,可以认为在刘知几看来,才、学、识都是历史学家应该具备的技艺。

刘知几特别看重史家应具备的文字技艺。

现存的《史通》共四十九篇,其中内篇三十六,外篇十三。内篇中的《言语》《浮词》《叙事》《烦省》等篇,都是讲史书的语言问题。《言语》篇强调修辞的重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