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千块“养”根不能吃的玉米,咋想的?
不管是素面的“毛盘”玉米还是精心装饰的“成品”玉米,图的都是个“盘它”的乐趣——老一辈人总说“物件是养出来的”,年轻人盘的是一份“养成系”的期待。
“知道”告诉你,这届年轻人为什么迷上盘玉米。
责任编辑:刘韵珊
(IC photo/ 图)
“盘它”已经从相声梗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年轻人的手中玩物从菩提子、核桃,悄然转向了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东西——玉米。
这并不是菜市场上金灿灿的粮食,而是色彩斑斓如莫奈调色盘、纹理精致似琉璃的“文玩玉米”,这些不过巴掌大的迷你玉米,身价动辄上百元,顶级品相的“成品”甚至能飙至四五位数。
看似随性的“盘玉米”,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年轻人瞄准这一赛道,在方寸之间的玉米棒上体验养成系的乐趣,并通过个性化搭配完成小众身份的社交表达。
“盘玉米”有学问
说起这盘玉米的门道,首先得看品种。
年轻人盘的玉米,并不是直接从菜市场花五块钱买根带皮的生玉米,不煮不啃,就搁手里来回揉搓这么简单。
玩家偏爱的并不是寻常的黄色玉米,他们专挑那五彩斑斓的玉米,紫的、黄的、白的、红的颗粒掺在一起,跟撒了把彩虹糖似的,看着就招人喜欢。
这类玉米多是特殊培育的彩色品种,像“七彩甜糯121”,玉米粒颜色驳杂却不混乱,每颗都饱满紧实,搁手里盘时不易掉粒,越盘越有光泽。
有些玩家还喜欢找老品种的杂色玉米。这些玉米可能颜色没那么鲜亮,胜在自然质朴,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