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石一枫:《借命而生》反思人与命,《一日顶流》关注爱与怕
“人世间的事儿,就残酷在梦想是少数人能实现的,这也是文学更应该关心的地方。”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刘悠翔
在刚过去的4月,作家石一枫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他的小说《借命而生》改编的剧集终于播出,另一件是,他的新长篇小说《一日顶流》出版面世。
在小说《借命而生》中,石一枫写了一个失意狱警杜湘东和逃犯许文革的数十年纠缠。
故事发生在1980年代末,渴望成为刑警的警校生杜湘东,无奈被分配到京郊监狱,生活如同一潭死水。逃犯许文革曾是一家国营机械厂的工厂子弟,因企图盗窃进口车发动机被捕。一次帮忙向外装货的间隙,许文革成功越狱。
追凶并不在杜湘东的权责范围之内,他却愿意自发追捕,最终功败垂成。时值世纪之交,在一日又一日世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曾经的理想主义在杜湘东身上渐渐退潮。他开始允许自己在工作期间喝得醉醺醺,甘愿调到单位的闲职磨洋工。妻子在1980年代因为他持枪追捕逃犯的英勇行为嫁给他,却也在1990年代之后,因为生计,对渐显无能的丈夫多生怨怼。
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若干年后,流亡在外的许文革成为民营企业家,为了解决缠绕在身的法律问题,选择自首入狱。杜湘东仍将其视为仇敌,看不惯许文革在狱中受到的优待,故意查扣送进监狱的换洗衣物以及哮喘药品。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晚,杜湘东救下了因生意崩盘而选择自杀的许文革。
“他从来就不甘心当管教,一直想做个刑警,但直到今天才破获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桩案件——不是为了抓人,而是为了救人,救的还是他曾经最想抓住的那个人。”在小说结尾处,石一枫如此安排这一对失意者在大时代里的命运。
70后作家石一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生长在部队大院,曾在《当代》杂志工作多年。早年,他对王朔的“顽主叙事”推崇备至,那时的石一枫热衷写四九城里的痞子、混混,不止一部小说作品里的人物,启用《阳光灿烂的日子》主人公马小军的名字。
近些年,他开始用第三人称视角打量那些在北京奋力生活的本地小民和外来人口,比如热衷抢打折面包的“北漂”健身教练,与物业公司“斗法”的北京大妈……
转变来自于一种心态调整。“你别那么自恋,你不是个特殊的人,你的工作就跟工人、农民一样,人家种地打螺丝,你无非就是码字。你自己没什么值得过多表述的,能够调整心态,观察生活,然后推演逻辑,我觉得这对于作家是一个能力。”石一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作家石一枫。受访者供图
在2025年4月出版的长篇新作《一日顶流》中,石一枫聚焦一对相依为命的北京父子:儿子胡莘瓯和父亲蛰居在曾经的剧团家属楼,过着颇为边缘的本地生活。父亲沉迷网络世界,大门不出,胡莘瓯的人生也难称成功。因为一次直播,胡莘瓯意外成为顶流“求管哥”,为躲避汹涌而至的流量捕手,踏上逃离流量之路,也开始寻找失恋的心爱女孩。
小说从世纪之交的计算机“千年虫”恐慌写起,借此勾连几十年里,中国人的互联网生活史。石一枫回忆起千禧之交,“千年虫”所引发的“时间危机”,说那是“典型的世纪之交的气氛”。“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