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比一粒米还小

研究人员近日研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每个起搏器的尺寸小于一粒米,且这种无线起搏器在达到使用目的后还会被体液彻底溶解,排出体外。

责任编辑:朱力远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速和不良生活习惯的流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一直在增长。在人口死亡原因的构成上,心血管疾病也是最重大的贡献者之一。以中国为例,根据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最新的年度报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2024年版尚未发布),中国目前有心血管疾病患者3.3亿人,并且在中国人群死亡原因的构成比上,心血管疾病占近50%,位居首位。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一部分人需要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仅2022年一年,中国就开展了12万台起搏器植入手术。根据其目的,心脏起搏器植入可以分为两大类: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对一部分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需要起搏器长期帮助心脏以正确的方式和速度搏动,因此植入的是永久性起搏器;对另外一些情况,比如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必要性做评估和过渡、某些手术过程中和术后短期内的保护性起搏、突发心脏病后的抢救等,则需要(或者首先需要)植入临时性起搏器。

对于临时植入的起搏器,在达到目的(根据相关统计,平均仅需要4.2天)后需要拔除电极导线。对于永久起搏器,如果发生感染,也需要拔除电极导线,如果感染处理不当,会有很高的死亡率。此外,拔除电极导线时还可能导致心脏损伤。显然,如果起搏器没有电极导线,无疑将会大大增加起搏器的安全性和使用体验。

2012年,医学界开发出了无线心脏起搏器并将其投入临床应用,但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以中国为例,无线心脏起搏器直至2019年才获批上市。此外,无线起搏器的应用范围也不如有线起搏器广。

起搏器竟然可以这么小,这有点超乎想象。(资料图)

起搏器竟然可以这么小,这有点超乎想象。(资料图)

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与合作者近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介绍了他们研发的世界上尺寸最小的心脏起搏器。这种无线起搏器比一粒米还要小,达到使用目的后会被体液彻底溶解,排出体外。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起搏器的应用范围比传统的无线起搏器更广,而且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开展多种治疗。

起搏原理

心脏起搏器的目的非常简单:监测心脏的搏动,在搏动的异常程度超出预先设置的标准时就对心脏施加电刺激,矫正心脏的搏动。因此,心脏起搏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