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岛内城中村,上演“变形记”
将“逝去”转化为“永恒”,让城与人的故事在镜头中重生。
责任编辑:冯飞
2025年3月17日,一位老人拄着杖站在拆迁工地上。
站在福建厦门前埔村一栋废弃高楼的顶端,咸涩的海风裹挟着混凝土粉尘扑面而来。透过薄雾,小金门岛影影绰绰地浮于海天交接处。前埔村与小金门的直线距离仅4500米,这道窄窄的海峡,既是地理的界限,也是历史的注脚。
2025年4月2日,正处于拆迁中的前埔城中村。
1990年代,前埔村通过填海建设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后,推动了区域城市化进程。旧村子逐步演变为包含前埔南、北等多个社区的繁华地带。前埔村作为典型的城中村,自建房密集且租金亲民,是不少低收入群体在厦门落脚的首选。2024年底,前埔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落下拆除工作的“第一锤”,这个庞大的城中村,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逐渐瓦解,至今拆迁进展已经完成95%以上。
2025年3月16日,前埔城中村的拆迁废墟。剧烈变化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2025年4月22日,拆迁现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