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奥斯卡遗珠,击碎了万千人心中的美国梦
责任编辑:柴颖瑞
在今年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荣获十项提名最终斩获三项大奖的《粗野派》,俨然是今年最具话题度的电影之一。
“掌管破碎感的神”——阿德里安·布罗迪,凭借本片成功二封影帝(上一次还是2003年的《钢琴家》)。只是在角逐奥斯卡最高荣誉的最佳影片时,“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地输给了风光无限的《阿诺拉》。
在2024年一众先锋题材电影的包围之中,《粗野派》流露出罕见的复古气质,复古到让人有种错觉,自己正置身于一场60年代的史诗片放映现场。
首先电影近四个半小时的片长,在短视频主导的媒介环境之下,简直堪称异类;其次本片的剧情也只是讲述了一位建筑师为甲方打造粗野派建筑的常规叙事,题材本身称不上有突破性。
但在表层故事之下,导演布拉迪·科贝特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假借建筑的外壳,以一个“劳资冲突”的故事作为切口,剖开了整个国家的体制性压迫,揭露了虚幻的美国梦,并最终让主角拉斯洛沦为了体制与信仰争斗下的输家。
01
影片分为两个章节,第一章的剧情开始于一场逃离故乡的旅程。主角拉斯洛伴着激昂的交响乐,从混乱的船舱中钻出,直面新世界的阳光,在和同伴的狂喜中,镜头拉远,屏幕上出现了倒立的自由女神像。
拉斯洛,这位粗野派建筑师在二战结束后逃离了欧洲,并兴奋地抵达美国,但这个直接印在海报上的颠倒的自由女神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