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敌视到保守力量的中流砥柱,天主教与美国右派的恩怨情仇
很长时间以来,美国其实是以新教立国,主流社会敌视天主教,罗马教会在美国一直处于被打压状态,持续了两百年之久。从尼克松时期开始,天主教选民逐步转入共和党右派阵营,到今天,已经成了保守力量的中流砥柱。
责任编辑:辛省志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教皇选举会议的举行地点。 (南方周末资料图)
2025年5月8日,来自美国的枢机主教罗伯特·普雷沃斯特当选第267任罗马天主教教皇,称为利奥十四世。
今天天主教构成了美国保守主义的支柱,鲁比奥等拉丁裔天主教徒的政要是共和党的中坚力量。在联邦最高法院里,右派大法官埃米·科尼·巴雷特,以及被MeToo运动围攻过的卡瓦诺,也都有天主教背景,报纸媒体评论“仅占总人口23%的天主教徒占据了67%的最高法院席位”。
但很长时间以来,美国其实是以新教立国,WASP(即白人盎格鲁-萨克逊新教徒)主流社会敌视天主教,罗马教会在美国一直处于被打压状态,持续了两百年之久。
立国之初,清教徒排挤天主教
16世纪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其中新教阵营的一个分支加尔文宗在英国传播广泛。英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并不彻底,教义和弥撒礼仪保留了很多天主教成分。一些吸收欧陆加尔文学说的英国人,被称为清教徒(源于拉丁文的Purus,清洁,即清除残存的天主教成分)。
17世纪移民到北美的英国人,多数是清教徒。牧师对世俗生活有强大的话语权,他们能够制定行会的规章,调整市场价格。
北美马萨诸塞殖民地当局对离经叛道者毫不留情,罚金、监禁、流放乃至死刑。保安员各处巡查,驱散新兴异端和天主教徒的集会。直到1661年5月才取消死刑,改为“礼送出境”,具体执行方式为把对方绑在马车上,一路鞭打示众。到了1677年,马萨诸塞才停止迫害。
美国独立战争后,尽管确立了不立国教的原则,但教派因素仍然影响政局,清教等新教派系占据很大分量。开国一个世纪以来,历代总统都是新教徒。1920年代民主党推出该党第一个天主教背景的总统候选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