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护为什么这么难⑫:让失智症照护进入公共议题

编者按:

2024年,北京大学教授胡泳照护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的经历被媒体报道,在社交网络成为热点。高龄失能老人照护,并不是胡泳教授一个人要面对的问题。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高龄失能老人需要照护,这也成为整个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

家庭照护是中国老年人照护的主要方式,家庭照护也存在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南方周末特邀胡泳教授撰写系列文章,以亲身经历和学理思考,探讨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护为什么这么难。

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十二篇。
阿尔茨海默病已经从一种“私人困扰”成为一个公共问题。患病人数的庞大,以及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及其支持系统所需服务种类的不断变化,使得失智症照护已步入公共议题的范畴。

责任编辑:辛省志

“世纪病”: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记忆的重量》这本深度探索失智症、衰老和死亡的作品中,记者尼奇·杰勒德(Nicci Gerrard)把失智症称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瘟疫,它也是“世纪病”。后面这个说法出自著名科学作家兼医生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因为“在所有20世纪的健康问题中,这一个是最糟糕的”。这凸显了阿尔茨海默病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大脑功能的破坏,以及对患者及其家人生活所造成的巨大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共有5700万失智症患者,其中60%以上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每年新增近1000万病例。失智症目前是第七大死因,也是造成全球老年人能力丧失和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9年,失智症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达1.3万亿美元,其中约50%的费用涉及非正式护理人员(例如家庭成员和亲密朋友)提供的护理,他们平均每天提供5小时的护理和监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另一个数据,失智症患者人数预计将从2019年的5500万增加到2050年的1.39亿。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2023 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失智症相关的费用也将增加一倍以上,从2019年的每年1.3万亿美元增加到2.8万亿美元。

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中国现存的失智症患病人数近1700万,占全球患者总人数近三成。其中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型失智症。这一类型的失智症虽然最普遍,但筛查率、诊断率和治疗率都偏低。近3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阿尔茨海默病在中国的发生率、发病率和死亡率稳步上升,目前已成为城乡居民的第五大死因。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预计,到2050年,失智症患者的数量可能超过5000万。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耿道颖教授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近30年来,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ADD)发病率飙升300%,中国是世界上ADD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中国ADD疾病负担高于大多数国家,且增长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面对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2025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起草,联合14个部门印发了《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年至2030年)》,要求在2030年前基本建立中国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有效控制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

在美国,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