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有感:屈原的故乡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对于屈原来说这是最根本的悲剧。政治上的失意倒还在其次,甚至无足挂齿。刻骨铭心的是“去故乡而就远兮”。
责任编辑:辛省志
长江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屈原祠旧照。 视觉中国/图
公元前278年,据说在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殁于江。
屈原殁前唱道:“去终古之所居”“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这令他痛不欲生。
“要有光,就有了光”。伟大的诗人具有神一般的命名能力,“故乡”一词约两千三百多年前被屈原说出。
在汉语中,故乡是一个深沉动情的词。
屈原已殁,故乡一词穿越时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语言道法自然,道法“生生之谓易”,于是超越物役,穿越时间。
屈原因为文明贡献了“故乡”一词而不朽。“离骚”这种宗教般的召唤生生不息,即使在我们世纪盛行的是“生活在别处”,中国籍的人们还是要在世界各地,在五月的这天在门头上挂一把菖蒲,彼此问候:“你老家在哪里?”这种问候比“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追问更为重要。
“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