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招生超50万:职业本科,值不值得报?
编者按:
然而,当前,职业本科院校仍需破解“身份认同”困局:要彰显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又要避免成为应用型本科的翻版。在加大资金、硬件投入的同时,如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有效提高师资水平、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是破局的关键。为唤起社会各方关注,南方周末特推出职业教育专题——职教大提速。
让中等水平的民办职业院校先行先试都是一个折中的做法,“如果一开始就找最好的学校来试点,可能也缺乏可推广的价值。”
“职业院校升了本科,就要搞硕士点之类的东西,自然就会模仿传统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办学,大家就越办越相似了。”
发自:广东顺德、江苏连云港
责任编辑:钱炜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高等职业院校。2025年5月22日,教育部公示拟同意设置32所职业本科,该学院位列其中。(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图)
作为一家上市药企的人力资源专员,赵迎有一个残酷的观察,比起那些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进而获得研究生学历的应届毕业生,领导更青睐那些高考直接考上本科的求职者。
“其实除研发外,对于生产、技术这类基础岗位,本科和专科,两者的能力并没有明显差别,但我们企业基本都不考虑专科生。”赵迎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纸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简单地划分着世俗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
直到2019年,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学历“天花板”被打破。这一年5月,教育部一口气批准15所职业学院更名为“大学”,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由此诞生。
5年后的今天,职业本科建设按下“加速键”。2025年5月22日,继一个月前刚刚宣布新设立9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后,教育部再度公示,拟同意23所职业学校升格为本科,这意味着全国的职业本科院校即将达到83所。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先哲曾做过一个测算,根据国务院2021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10%”的目标,2025年以后,职业本科教育每年招生将高达五十余万人。
一个职业教育学历大升级的未来正快速到来。
“大手笔投资”
2024年9月,辗过一路鞭炮纸屑,几辆载有教学设备、办公用品、实验仪器和学生物品的集装箱货车驶入了浙江省东阳市一处还未完工的工地。工地大门上,一块白底金字的招牌挂在正中——“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官网简称广厦大学)。
这是广厦大学的新校区——木雕小镇校区。在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副教授程娟将其称作政府的“大手笔投资”,“从用地到资金,都是市政府完完全全给我们搞起来的。”据当地媒体报道,该校区总投资近60亿元,占地约1320亩。
2019年末,就在首批15所高职院校升格本科并完成更名后不久,浙江省政府收到了一纸公函。经教育部批准,广厦大学成为浙江省第一所职业本科大学。
根据陈先哲的总结,截至2022年,在已经升格的32所试点职业院校中,有超过三分之二为民办校,且综合实力相对普通。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梁克东也在2021年的一篇论文里提到,自己在调研中发现,当时试点的22所职业本科大多为民办校,校舍、实训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普遍较差,办学经费短缺、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学生反映最为不满的因素。此外,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
为什么早期试点升本的并不是实力最强的职业院校?陈先哲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过去一个时期,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觉得职业教育办到专科层次就差不多了。如果把最优秀的职校升为本科,会导致其他学校纷纷将“升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