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意外的大选,选出了一位充满意外的韩国总统

在尹锡悦被弹劾下台、韩国社会高度分裂、左右阵营从庙堂到民间不断互相撕咬的大背景下,一场意外的大选,选出了一位充满意外的韩国总统。但当下的韩国,显然已经承受不起一个太过有戏剧性的总统和政治。弥合裂痕、解决问题、发展国家,摆在韩国新总统面前的每一个课题,目前看上去都荆棘密布。

责任编辑:李屾淼

在尹锡悦弹劾案获韩国最高法院全票通过、其被罢免总统职务两个月后,2025年6月3日,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如期举行,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以49.42%的得票率赢得大选,当选为新任韩国总统。由于本届大选在总统职位空缺的情况下举行,李在明的总统任期在大选投票结果议案获表决通过后随即开启。

自2024年年末尹锡悦悍然发动“紧急戒严”至今,韩国政坛各界在激烈震荡中难掩仓皇:因尹锡悦而起的朝野矛盾转为激烈的“府院之争”,代总统人选一连三变,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的总统候选人换将风波也闹得满城风雨。在紧凑的大选节奏下,各主要政党在选战期间的激烈言辞和个人攻击掩盖了政策讨论,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对立情绪,几场电视辩论会也未能聚焦政策讨论,反而成为阵营攻防和情绪对立的延伸,韩国社会在大选期间展现出了越发尖锐的分裂和对立。

虽然选战期间每场竞选集会都充满韩国特色,犹如K-pop演出般热闹,但在助选歌和应援舞的背景下,关于戒严的历史伤痕和诸多议题的认知裂痕,仍难以在公共讨论中求得合力、寻得共鸣。

回望半年之前的“紧急戒严”,我们见证过观念的力量:接受了第六共和国政治洗礼的一代人,抵御住了野心家的颠覆;而半年之后,在选战的喧哗与躁动中,观念的力量却被激进骇人的口号、似是而非的信息、刻意扩大的裂痕所煽动。对于李在明和他的政府而言,入主青瓦台意味着将直面比半年之前更复杂的内外挑战,执政之难远甚于在野,也远甚于他不光彩的前任。

如何从善从速施政定策,切实回应选民期待,实现其“团结全体国民”的竞选承诺,弥合极化纷乱的世道人心?而李在明竞选以来的那些争议和问题,是否会在新的政权周期中演变为攻守易势的朝野对垒,复归朝野揪斗与社会极化“互相成就”的怪圈?这些问题不仅期待政客的答案,也叩问着大选之后的不同立场、不同处境的韩国国民——无论走向“求同存异”,还是复归“党同伐异”,都殷鉴未远。

韩国总统李在明和夫人在韩国首尔的国会议事堂门外向支持者致意(图:新华社)

韩国总统李在明和夫人在韩国首尔的国会议事堂门外向支持者致意(图:新华社)

李在明的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

时来天地皆同力。

2022年韩国大选,李在明以不到1%的微弱差距败给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尹锡悦,此后艰难蛰伏。即便是2024年重回政坛,又遭逢割喉遇刺的无妄之灾,虽然仍保持剑指青瓦台的斗志,但随后面对尹锡悦政府接二连三的司法攻讦、众说纷纭的腐败指控和争议不断的选举调查,李在明的攻防招架显得左支右绌,不免给人以仓皇之感,其竞逐总统之路波折不断,更显得命悬一线。

直到2024年12月3日,尹锡悦发动了紧急戒严。

戒严当夜,李在明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号召国民反对戒严、保卫国政。他手持手机直播,一路小跑翻越国会围墙,进入国会发起投票废除戒严禁令,由此诞生了“直播翻墙”的名场面。这被一些舆论视为一夜之间能推翻尹锡悦戒严令的重要原因。

此前检方针对李在明的调查和多项指控,几乎使得李在明的大选之路乃至政治生命在劫难逃。而在戒严当中的高光表现使得李在明民望大涨。可以说,戒严造成的宪法危机给李在明的政治生涯带来了戏剧性的反转,为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