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决堤时,请拨打这条最年轻的全国热线

接线员不仅耐心倾听,还在苏萌情绪平复后给予了温和的建议,并在结束时说“只要你需要,我们一直在”,这句话把她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

许多存在心理困扰的青少年,其家庭往往存在问题。“很多孩子打电话来,直接就问‘我活着有什么意义?’这种关于生存价值的困惑非常普遍。”

“通话期间,我们有很高的把握能阻止他(自杀行为),成功率是100%。”但金金曾遇到过几个案例,一次是警察,另一次是拨打电话人的亲属告诉她,打过电话的人已经没了。

热线咨询更多的是一种即时的情绪疏导和危机“救火”,而非系统性的心理治疗,尤其对已经确诊的患者而言,每次接热线的人往往不是同一人,无法连续治疗。

责任编辑:曹海东

2023年9月1日,在浙江省湖州青少年心理援助热线接听中心,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在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24小时“一对一”心理热线咨询。视觉中国|图

行李箱立在脚边,里面装着仓促收拾的衣物和再次落榜的教师编考试资料。就在刚刚,二十多岁的江鱼与母亲爆发激烈的冲突,独自离家,坐在小区楼下的长椅上。

工作无着,与家人的关系日益紧张,这几年江鱼像困在牢笼里的鸟,反复冲撞却未能“上岸”。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感觉攫住了她,让她觉得自己像一朵“枯萎的花”。

“当时整个人状态很差,也不想回家。”江鱼迫切希望,此时有人能给她一点建议。犹豫再三,她开始在网上搜索“心理援助热线”,本市的、省外的、高校的,一连拨打几个,要么提示占线,要么无人接听。

就在“有点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个归属地为福建福州的心理热线号码终于接通,电话那头传来沉稳的男声。刹那间,那些积压在江鱼心头的隐秘情绪喷涌而出。

学业的焦虑、职场的竞争、情感的纠葛、家庭的矛盾……和江鱼一样,很多人都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匿名、便捷获得抚慰与指导的渠道。

一个不含数字“4”,被一些人赋予了“没事儿”寓意的心理援助热线“12356”,正成为一个能接住汹涌情绪的树洞。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从2025年5月1日0时开始,全国各地现有心理援助热线将与“12356”连接,实现一个号码接通心理援助热线。

作为一道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的光,心理援助热线匿名、便捷、及时,尤其对于那些不愿、不敢或不能立即寻求面对面心理咨询的人而言,它往往是第一个,也可能是唯一求助的出口。

南方周末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25年5月23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北等多地的心理援助热线已实现24小时全年无休运行,河北还协调运营商,免除了省内拨打的通信费用。

当电话接通,短短的几十分钟,究竟能带来什么?电话线的另一端,是怎样一群人在默默倾听?这条最年轻的全国统一热线,还有诸多问题待解。

“请稍后再拨”

27岁的天津女孩小樊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的那个下午,内心充满困惑。

她刚结束了一段与前男友的纠缠。对方赌博、借网贷且有暴力倾向,种种劣迹让她不解自己为何会深陷其中。“我可能在人群中看起来就是比较好欺负的那一种”,小樊说自己打热线“是想去倾诉,然后想得到一些安慰或者认同”。

不过,要等到电话另一头倾听的人并不容易。“对方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现在咨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