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伪造“天书”:北宋名臣的另一面

人是复杂性动物,无论寇准身上的“忠”字标签多抢眼,都不会妨碍他有自利冲动。一贯伪造祥瑞的寇准,在长期边缘化之后参与伪造天书以求上位,并没有什么反常之处。

责任编辑:辛省志

关于北宋政治家寇准的种种历史记载都有不同的故事版本,吴铮强发现,寇准的真实形象和正史相差很大。(视觉中国图)

寇准像。(视觉中国图)

北宋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热衷神迹。1008年正月,第一份“天书”降于宫禁内的左成天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其他祥瑞不说,半年之内光“天书”就先后光顾了三次。“大中祥符”的年号就是这么来的。

《宋史·真宗本纪》有如下评价:“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北宋名臣寇准原本是“天书”的激烈反对者,但在赵祯(宋仁宗)1018年被立为太子后,却发生他与大宦官周怀政合谋“伪造乾祐天书”事件,史家历来对此有争议。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千秋是非话寇准》时,有一集就专讲“天书疑案”。赵冬梅的核心观点是,伪造天书的人是“巡检”朱能,其后台是皇城司主管(有误,应为“入内副都知”)周怀政。周怀政是主谋,朱能是把他的想法付诸实施的执行人,在“乾祐天书”的制作与发现过程中,没寇准什么事儿,他并没有参与,不是天书伪造者。他只是作为永兴军的地方长官,上报了天书下降的消息。

这种说法有一定代表性,事实真的如此吗?

1、为寇准开脱的史料可信度存疑

正如赵冬梅所言,这份天书关系到寇准一生的大节,是必须要说清楚、讲明白的。

但我们也要提防陷入“忠奸之辨”的认知窠臼中,以“忠”或“奸”的标签为前提左右价值评判,甚至为此不惜扭曲事实。

这事要从1019年说起。

赵祯被立为太子时,内朝最受宠的大宦官,周怀政肯定算一个。他被安排去太子东宫做“都监”后,人生愈发开挂。赵祯与他关系非凡,戏称他为“周家哥哥”。天书1019年初降临寇准辖区的时候,周怀政已是“入内副都知”,权势很盛。南宋史官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称,当时内廷、外朝均有很多人附会周怀政,听从他指挥,同辈有比他地位高的,他也想方设法排挤掉,并凭借自己的权力,贪了很多钱。

周怀政不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平素“酷信妖妄”。单州团练使田敏家一个叫朱能的家吏,通过贿赂亲信,得以与周怀政见面。朱能“妄谈神怪事以诱之”,让周怀政相信他是一个异士,由此获得高升。周怀政将其推荐给御药使,获阶州刺史职位。

朱能在终南山修建道观,在那里“造符命,托神灵,言国家休咎,或臧否大臣”,成为了一个先知。后来他出任了永兴军巡检。

寇准此时是永兴军首脑,朱能想依赖寇准的声望——毕竟寇准做过宰相,做了一些大事。按照李焘的记录,“(朱能)赖(寇)准旧望,欲实其事。(寇)准性刚强好胜,喜其附己,故多依违之”,由此才有了1019年农历三月,寇准上奏说,有天书降临乾祐山中。

这个事情就比较奇怪了。因为在此之前,宋真宗朝发生过三起天书事件,寇准的态度一贯是反对的。

寇准逝世多年后,官至中书舍人的刘攽在《寇准传》中这么解释整个事件:天书原是朱能所献,宋真宗就此问宰相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