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演员那尔那茜违约风波,看定向委培招生与管理改革

定向委培采取单列计划方式招生,不可避免存在问题。从制度设计本身看,就有以降低录取分数来吸引学生报考,或者照顾某一群体的考量,也必然会遭遇公平质疑。

解决这一问题,不是进一步强化履约管理,而是应该调整定向委培的招生管理思路。可行的方式,是把定向委培招生后移到从已被录取的大学生中招收。

责任编辑:辛省志

近日,一则有关高考高招公平的“大瓜”在网络上炸开了窝,这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是《封神2》的女主角那尔那茜。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戏剧学院确认,那尔那茜系该校2008级表演系内蒙古定向委培学生。但那尔那茜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自己毕业后未按当初约定回内蒙古工作,而是去了挪威某大学留学。这引发了关于其未履行定向委培服务承诺的“舆情”,被网友质疑“占了便宜还卖乖”。

很多网友希望能追究其违约责任,但从当年的招生管理办法看,定向委培生的违约成本并不高,对违约定向委培生的责任追究也并不严厉。教育部此前发布的《200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管理办法》提出,“毕业生不按协议就业者,要支付培养成本和违约金。违约金的具体标准、支付方式等另行规定。”2014年前的《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管理办法》,也允许少数民族定向委培生申请违约,违约的少数民族定向委培生,主要承担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