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一半985建人工智能学院,AI专业值不值得报?

在“双一流”建设、ESI排名、国际合作中,“是否拥抱AI”已成为学科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学科专业调整也是对招生、就业、社会影响力等维度的战略适应。

机器人领域的知识发展和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即使是研究水平非常高的学校,在目前的培养当中也跟不上,不管是课程,还是教材,都相对落后。

责任编辑:钱炜

2024年6月29日,海口,来自海南省各高校的大学生在参加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视觉中国/图)

2024年6月29日,海口,来自海南省各高校的大学生在参加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视觉中国/图)

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成为了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

近两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高速发展,行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这些专业的热度也高居不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稳居报考榜首。

高校的专业布局和招生规模也随之做出相应调整。此前,不少985高校陆续宣布扩大人工智能专业等新兴专业的招生规模。

2025年3月初,清华大学宣布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北京大学紧接着成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和工学部;上海交通大学此前则宣布将万人大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拆分为四个独立学院,其核心目的是为新一轮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郭英剑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在“双一流”建设、ESI排名、国际合作中,“是否拥抱AI”已成为学科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学科专业调整也是对招生、就业、社会影响力等维度的战略适应。

超500所高校设人工智能专业

新增专业热度最高的是人工智能专业。

2019年,国内只有35所高校获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资格,6年后的今天,国内获批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已超500所,涵盖“双一流”高校、普通双非院校及部分专科类院校。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过一半的985高校都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早在2018年4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就强调,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

郭英剑分析,高校布局人工智能专业是对国家科技治理与产业布局的呼应。

但从布局相关专业到真正成立学院,仍需时间的积淀。

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洪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早在2019年,学校就依托计算机学院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接着成立人工智能系,直至2024年12月,才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根据公开信息,各个高校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