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够烧了?关于垃圾的十个疑惑

焚烧厂建设已经超过规划。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经达到111万吨/日,远超“十四五”规划目标。

现在的“超低价”收费模式让普通人无法产生“为垃圾埋单”的触感,也没有动力去减少垃圾。

废弃物管理和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是“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优先序递减。

责任编辑:汪韬

2024年9月,在山东启迪济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操作设备吊运垃圾。新华社/朱峥/摄

2024年9月,在山东启迪济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操作设备吊运垃圾。新华社/朱峥/摄

“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最近,一则相关话题的短视频获得点赞、收藏、转发全部10万+的现象级传播。

有人甚至在该短视频评论区留言,原本对产生垃圾有愧疚感,看完这个视频后则“有一种深深的放松感”。

垃圾焚烧似乎变成了一种“赎罪券”,也让多年专注垃圾处理的环保人士坐不住了,纷纷发文、制作视频,科普垃圾焚烧的原理,强调垃圾减量和分类的必要性。

关注垃圾焚烧11年,环保组织“芜湖生态”秘书长、“零废无界”发起人张静宁提醒,垃圾问题的出现,每个人都是“始作俑者”,解决这个问题,任重道远。“没有万能的技术解决方案,即便是垃圾焚烧企业,也不会说自己完美解决了垃圾问题。”

南方周末整理了关于垃圾的十个疑惑,结合数据和采访,以答疑解惑。

不是垃圾不够,而是焚烧厂太多

疑问1: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吗?

是不够烧。但不是垃圾不够,而是焚烧厂太多。

焚烧厂建设已经超过规划。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据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经达到111万吨/日,远超“十四五”规划目标。

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超过生活垃圾产生量。根据芜湖生态计算的数据,保守估计,早在2022年,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约3.33亿吨/年,就已经超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开的生活垃圾清运量——3.11亿吨/年。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文超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我国垃圾管理以填埋为主,为了破解早年存在的“垃圾围城”问题,将垃圾焚烧作为技术升级的主要手段。

此后,中国垃圾焚烧的炉温控制技术、废气处置技术、在线监测技术等都突飞猛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而考虑到未来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等因素,地方政府也会为垃圾焚烧能力预留一定富余。

2023年11月,浙江宁波,小学生参观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厂。视觉中国/图

2023年11月,浙江宁波,小学生参观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厂。视觉中国/图

疑问2:垃圾焚烧厂多到什么程度?

各地情况不完全相似。至少1/3的省份,垃圾焚烧都存在产能过剩。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平台由生态环境部主导运行,根据该平台数据,2022年,河北、海南、天津和江苏等12个省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就已经超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该省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出现被迫停炉的情况。

例如,芜湖生态在浙江省调研发现:2023年,浙江省76座焚烧厂中,有18座平均每年停炉闲置超过50天,最高停炉155天。

为何垃圾焚烧会出现产能过剩?某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