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伊朗人:商人、诗人和“刺客”

在伊朗的二十多天里,总会有人走过来礼貌地说“欢迎来伊朗”,然后提出三个问题:你从哪儿来?你叫什么名字?你喜欢伊朗吗?

最后一天,被问到第三个问题时,我能脱口而出:喜欢。我还能上哪去找到一个文化如此丰富、历史如此厚重,人却又如此矛盾、总是在思辨与摇摆的国度呢?

而且,从来没有哪一个目的地像伊朗一样逼迫我不断地在旅途中审慎地观察、小心地思考。

责任编辑:杨嘉敏

斋月去伊朗旅行实在令人恼火,尤其当你拥有一辆车的时候。在土伊边境站了一个小时,依然无法顺利入境伊朗之后,我不由得发出了以上感慨。

天已经黑了,这一整天除了早餐我们什么都没吃。由于土耳其政府军与库尔德武装在边境上的冲突,我们连续遭遇封路、检查站、拥堵,从中午一直绕行到傍晚,才抵达伊朗海关。签证没有问题,麻烦的是我们那辆从中国一路开到这里的小车,显然它缺少了一份伊朗认可的自驾车出入境手续。旅行指南里提到一位神通广大的伊朗人侯赛因先生专司此类事宜,但我们联系他的时间太晚了,而他给出的报价又太贵——沿着古丝路旅行,你总是要跟驼队商人的后裔砍价的,但那是一个让我失去了砍价欲望的高价。

最终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把车留在海关堆放罚没物品的停车场,人进入伊朗。无奈我们只能同意,终于在晚上9点,两个饥肠辘辘的旅行者踏上了伊朗的土地。

伊朗北部的厄尔布尔士山脉  摄影 纪韩

伊朗北部的厄尔布尔士山脉  摄影 纪韩

巴扎商人

在边境村庄巴扎尔甘的小旅馆凑合一夜后,我们乘车前往大不里士。这是伊朗西北部最大的城市,一座阿塞拜疆人与波斯人混居的丝路古城。它曾是黑羊王朝的都城,也在萨法维王朝时期短暂地成为过波斯国都。13世纪,马可·波罗途经此处,他描述大不里士为“一个被美丽而宜人的花园所环绕的伟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因此货物从许多地区运到这里”。

因此抵达大不里士之后,我们立刻奔向了那座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巴扎。大不里士巴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拥有24个商队旅馆、22座圆顶大厅。水果摊上红宝石般的车厘子堆成了小山,成袋售卖的玫瑰花瓣传来馥郁芳香,地毯按类型和尺寸占据了连绵数个片区,孩子在玩具铺之间奔跑嬉戏……走进市场犹如闯进了一个万花筒般的巨大迷宫,我很快就迷失在四通八达的走廊、眼花缭乱的货品之中了。

大不里士巴扎  摄影 纪韩

大不里士巴扎  摄影 纪韩

“你好!”一句中文从店铺飘出,显然是在跟我们打招呼。我们惊喜地回头,年轻的商人在店内朝我们微笑。在得知我们来自上海之后,他用口音生涩却也算流利的中文对我们说:“上海,我知道的,就在义乌旁边。我经常去义乌进货。”

我惊讶极了,望着商人的店铺:墙上挂着长袍,桌上叠放着头巾,尽是黑色,这是一家售卖穆斯林女性服饰的店。我们已经见过来自中国的热水壶、拖鞋、小火车、毛绒娃娃……但没想到居然伊斯兰服饰也来自义乌。我切实地体会到在穿越亚欧的商路上,货品种类是如何变化多端了。同样,巴扎商人也随时准备见招拆招,他很快就开始向我介绍不同样式的头巾——伊朗规定女性旅行者必须戴头巾,那么我的出现便是个商机。眼看他就要端出红茶与我们详谈,我赶紧摆摆手表示还想再四处逛逛,在他的热情招呼声中与之告别。

大不里士饼店的员工  摄影 纪韩

大不里士饼店的员工  摄影 纪韩

再一次闲逛巴扎是几天后在伊斯法罕了。旅途中,德黑兰和卡尚的巴扎都因斋月歇业,但伊斯法罕仍有许多店铺开着门。这座富丽堂皇的城市堪称伊朗最热门的旅行目的地,即便在四十多摄氏度高温的盛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仍顶着饥渴与烈日,漫游在宏伟的伊玛目广场,凝望着萨法维帝国最美的建筑珍品,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