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己人开刀”的《以法之名》:“不仅仅是尺度的问题”

“剧本的第一、第二稿都是我否的。检察侦查题材挺难写的,很多编剧不了解检察工作,很容易做成刑侦剧的风格。”

它比一般的检察剧需要考量得更多。这不仅仅是尺度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自己人”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还有办案中涉及保密的问题。

责任编辑:钱昊平

 

最高检影视中心内布置的《以法之名》海报。(南方周末记者韩谦|摄)

最高检影视中心内布置的《以法之名》海报。(南方周末记者韩谦|摄)

2025年6月24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了一场《以法之名》的看片会——这一首部以检察侦查为主题的电视剧计划在当晚播出。现场,最高检副检察长苗生明表示,最高检已于近日挂牌成立检察侦查厅,这被认为是严惩司法腐败的信号。

2018年,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原先属于检察机关的反贪局、反渎职局等部门的人员和职能,全部转隶至新成立的国家监察机关。同时,刑事诉讼法于当年修改后,保留了检察机关的侦查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检察侦查权要怎么用,需要重新定位。

《以法之名》出品方之一是最高检影视中心。《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第二十条》等热门影视剧背后都有该中心身影。如何用电视剧向公众解释检察职能?怎么平衡好专业性与通俗性?针对这些问题,南方周末对话最高检影视中心副主任、《以法之名》总制片人彭诚。

方向作过调整

南方周末:《以法之名》中的“万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原型参考吗

彭诚:有。像《第二十条》一样,原型并不是单一的一件正当防卫案,而是全国关于正当防卫案件的综合。“万海”案也同样,是对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的检察侦查案件的综合取材。

确定剧本的主题后,最高检负责检察侦查工作的五厅帮我们捋了一下,给到三四个可供参考的检察侦查案件。其中有,湖北省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原副州长、州公安局原局长田某徇私枉法案;辽宁省本溪市检察机关办理的陶某等人涉嫌严重刑事犯罪案背后相关的职务犯罪案件;湖南省衡阳市检察机关一网打尽108起民事案件背后的黑恶势力和保护伞。

南方周末:这次为什么决定要做检察侦查主题的电视剧?

彭诚:最早是拍摄过《破冰行动》的傅东育导演来找我合作,问我有什么可以提供的剧本方向。我当时说,目前市面上已播出的扫黑除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