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的人生哲学:展示出某种“无用生活”的可能性
香港社会以“狮子山精神”为荣。蔡澜是香港价值观的边缘者,人们讨论他,实际上却不重视他,最多把他视为繁荣社会的装饰。但无关紧要,他本人生活得好好的,没有任何风险之忧。这也是香港社会繁荣的深层原因。秉持边缘价值观的少数派,无需面对风险,至于其他努力奋斗者,当然也有出头的机会。
责任编辑:辛省志
最近,被称作“香江四才子”之一的蔡澜去世,激起的一片反响。旧相识者怀念其风采,也有网民则无感:蔡澜名气如此之大,他有哪些作品?蔡澜做出了什么贡献,留下了哪些遗产,以至于那么多人纪念他?说起来似乎寥寥。
这里有需要澄清之处。蔡澜本人并不认可“香江四才子”的说法。他曾说过,在金庸面前,其他三才子只是充数的小咖。不要以为这是蔡澜享受了名声带来的好处,又假意谦虚。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和接受采访时,澄清过几回,称“才子”是外界给的负累,他管不住别人说,只能听之任之。要称名不符实,他本人第一个赞成。蔡澜一生交往的女星不在少数,生前死后却没人指控其品行不堪。
蔡澜一生最在意的事情,就是吃喝玩乐,其中以吃为最。围绕此,他发展出一套追求享受、及时行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