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制度改革:及时从“游击战”过渡到“阵地战”——三十年用人改革的九点思考

县委书记作为政务官,本应选举,却由上级任命;某厅某局的处长、科长作为事务官,本应任命,却像政治家那样为竞争上岗到处拉选票

责任编辑:戴志勇

县委书记作为政务官,本应选举,却由上级任命;某厅某局的处长、科长作为事务官,本应任命,却像政治家那样为竞争上岗到处拉选票

“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从执政党十六大报告到十七大报告中一以贯之的任务和要求。于是,全国的县委书记、县纪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公安局长等先后到北京分批培训。与此同时,为党的十八大进行组织准备的工作——大规模推荐选拔各级领导干部,也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古人将“为政之道”归结为“要在用人”。看天下是大治、小康,还是倾危、乱亡,一个重要的参照,就是看人才的选拔使用,特别是看人才在政权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我国封建帝制推翻至今的一百年间,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稳定超过30年,唯独改革开放稳定发展了30年,这首先得益于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改革开放,同时也得益于用人制度的改革。

由于多年积重难返的沉淀,“武大郎开店”式的领导班子并不鲜见。只要出台有力度的政策,官员“能下”的空间定会大大拓展。 图/向春

一、“单项突破”已不够用

由于没有设立用人制度改革的综合试验区,所以只能进行技术层面的单项突破。首先,中央带头在干部退休制度、分级分类管理体制、选拔任用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突破。接着,一些改革先锋,如刘日在河北无极县整饬吏治、启用能人,吕日周在长治市推行舆论监督、民主测评,但随着他们的离去,又基本回到原来的样子。如同没有样板间,缺乏必需的模具,即使单项突破取得成功也难以拷贝。

2000年6月,中央下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方面的改革要整体推进。

各地也做了不少工作,还成立了负责干部监督的专门机构。但由于缺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各地单项突破的成效都很难巩固,整体推进更难积小胜为大胜。往往多整体性部署,少实质性推进。

能不能在重点项目上攻关?这取决于最高领导的决心,取决于有没有一批敢于请战的改革先锋,取决于能否建立重点攻关的综合试验特区。同时,还取决于历史给重点攻关留了多少时间和空间。

二、改革活力躁动于基层

30年“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到现在,亟需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解决改革开放中未解决的或积累起来的问题,从而建立干部公仆意识,化解官民矛盾,解决两极分化,遏制腐败蔓延。“春江水暖鸭先知”,或许基层比高层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唤!

张锦明是在1998年底搞步云乡直选,吕日周2000年搞舆论监督。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差,张与吕感应和顺应了基层民众的呼声和要求。

经济利益被市场经济激活,人们的权利意识也在工业化浪潮中复苏。一些思想敏锐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对权力来源的方向感不断明确,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还权于民的单兵动作。

执政党历来不缺乏一批敢于明哲献身而不是明哲保身的中坚骨干。

三、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