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6.2-6.9)

刻意地营造一种充满诗意和哲理意味的窠臼,让他们绞尽脑汁地建造华丽的文本,让他们装作优雅,去抒发无病呻吟的叹息,去在风花雪月中撒娇,在装腔作势中编造生活的智慧,未免太飘渺了。

责任编辑:史哲

评审:鲁宁 何满

No.1高考作文,贴近大地才能读懂中国

《潇湘晨报》,6月8日,作者:王石川

无论如何,回避现实,回避这个时代苍凉的景物,回避让人沉重的公共事件,回避本应该让考生具有的公民意识、公民担当,刻意地营造一种充满诗意和哲理意味的窠臼,让他们绞尽脑汁地建造华丽的文本,让他们装作优雅,去抒发无病呻吟的叹息,去在风花雪月中撒娇,在装腔作势中编造生活的智慧,未免太飘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一个锋利、粗糙和惊心动魄的时代,即便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有太多太多让人感喟甚至潸然泪下的公共话题,不妨以年度热词为例,正龙拍虎、打酱油、躲猫猫、俯卧撑、秋雨含泪、兆山羡鬼、被自杀……哪一个不牵扯出一段让人感到悲凉的时代剪影?至于皮搭肩、嫖处、处女卖淫,哪一件不是血淋淋,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向人心?可以断言,许多热词和新成语必将走进历史,为后人所记忆和使用,但遗憾的是我们所有的作文题没有一个触及了这些惊心动魄的现实。其实,即便像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乃至于凝滞的户籍改革等等宏大叙事,我们同样也看不到高考作文有所涉猎。

离生活近一些,离现实近一些,离公共事件近一些,这不是残忍,不是逼迫孩子直击丑陋,而是让他们在坚硬的现实面前,更好地认识社会。

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让考生直接面对并走进坚硬的现实,早一点读懂社会,读懂中国,善莫大焉。

【推荐理由】仅仅是点到高考作文命题与现实的脱节,读来就已经让人有触目惊心之感。古人为学,强调文以载道,文以致用,说“道义文章”。今天高考作文的浮华之风,或能造就几多&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