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真相”的真相与“没有表达”的表达(序)

我们承认,它从很独特的角度记录了新闻与新闻人、现实与反思者。

一、这是本什么样的书?

新闻呈现“真相”,“真相”的发掘过程是如何进行、怎样操作?这是一本把“追寻真相”的幕后过程真实呈现的书;

新闻意味着“信息选择”,囿于版面、环境、时机,报纸上呈现的当然不是新闻的全部,这是一本把“没有表达”的信息公开表达的书。

南方周末有句流传颇广的话:“当你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本质上,这是一本“在路上”的书。

这本书,一定程度展现了一份影响全国的报纸新闻生产的秘密,展现了一个不断追求的媒体新闻后台操作的真相。

“追寻真相”的真相,“没有表达”的表达。有人说,书中文章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南方周末的公开报道。这当然是谬赞。不过,我们承认,它从很独特的角度记录了新闻与新闻人、现实与反思者。

二、为什么会有这本书?

这本书的文章,基本上来自南方周末内部刊物上的业务探讨篇什。

在内部,南方周末一直保有一种传统——对专业追求和业务创新的无比看重。从创办至今二十多年,不论是高歌,还是潜行,南方周末在任何局面下都没有放弃这种新闻探索、专业追求。

这样一种“职业共同体”的传统,提醒同仁对新闻报道保持及时地检视,对职业操作有不断地反思。于是,就有了这些文字。

这些文字,是新闻的侧影,是报纸的底色,是对现实的别样映射。

三、这本书想表达什么?

这本书,是想表明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持。

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关乎环境、体制。事实上,在新闻的专业操作和职业规范方面,同样需要足够的自省和持续的积累。

很多中国媒体在做年度人物,可是,有没有哪篇达到了时代周刊关于年度人物朱利安尼(9•11时的纽约市长)报道的专业水准?很多中国媒体在东南亚海啸发生后赶赴现场,可是,有没有哪个能达到BBC那样了然于胸、调度从容?很多中国媒体在做民情报道,可是,有没有哪家能像纽约时报那样,把“民意调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样式上升到科学化、常规化的程度?

至少从技术角度,我们必须承认差距。中国今后的媒体竞争,将越来越不是“胆大者胜出”,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势必成为更重要的因素。

这应该是新闻人的“黄金时代”。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由乌托邦梦想慢慢向常识回归,由资源和权力的高度集中慢慢向公民个体分散,宛如一艘大船,正在缓慢而又不可逆转地转向,驶向与她的历史、人口、生产力、民族抱负相称的境地。在这样一个也许是空前绝后的转型和变动的年代,应该诞生出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企业家,也应该诞生出伟大的媒体、伟大的记者。

时代降临时,机会给予理想与技术兼具的人。

这本书,是南方周末同仁对职业操作和专业技术进行总结、思考、探索的部分结晶。这是第一辑。新闻不止,新闻后台操作的探索亦不止。

网络编辑:merak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