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鱼类的生存危机

地球上没有任何鱼类像洞穴鱼类那样奇妙,但是我国对这一特殊的鱼类基因宝库缺乏系统研究,更令人担忧的是,它们正面临着地下河被污染的险境

责任编辑:朱力远

难道科学家以后只能和标本打交道?

地球上没有任何鱼类像洞穴鱼类那样奇妙,但是我国对这一特殊的鱼类基因宝库缺乏系统研究,更令人担忧的是,它们正面临着地下河被污染的险境

奇妙的“异形生物”

看过外国电影大片《异形》的观众,如果你有机会走进分布在我国广大西南地区的溶洞,你会惊叹,一个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世界,原来也有某些“外来之物”存在。

在广西田林县一个地下岩洞里,研究人员发现了这样的动物,身体上只残留少数鳞片,吻部长而扁平……大自然鬼斧神工,居然给一条鲤鱼安上了鸭形嘴。“从具有这些突起的种类均具有典型的穴居性这一点来看,它们应与感觉功能有关,可能是在视觉功能丧失的情况下感觉功能代偿的又一种形式。”学者王大忠指出。

这仅仅是一种鱼类的变化,还有透明的,驼背的,眼睛已经消失了或者变成脂肪颗粒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教授陈银瑞感慨,地球上没有任何鱼类像洞穴鱼类那样奇妙。

他们是如何演化而来的?

“在五十万年前的某一时期,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先前还在大海的自由游弋的鱼类,就被遗留在陆地上。”广西水产研究所鱼类专家周解教授推测。

其实科学家至今并不能肯定洞穴鱼类到底起源于哪个时期,有着太多的谜团在等着他们去揭开。

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必须适应新的黑暗无光的环境,洞穴里的鱼类产生新的形态特征(如某些洞穴鱼类逐渐失去眼睛,触须逐渐加长等),另一方面,由于它们长期生活在稳定的、有较强缓冲能力的环境中,很多洞穴鱼类明显地显示出古老的系统演化过程,保留着大量的祖征。

透明的身体,奇形怪状的外表,对于科学家来说只能用惊喜来形容。2009年,陈银瑞教授在云南的阿庐古洞就发现了其中一种透明金线鲃。“当时我们看到它们的时候全身半透明,肉红色,鳃部鲜红,一呼一吸,真的漂亮!”见到透明金线鲃的情景,陈银瑞至今仍然感叹不已,“当时包括台湾人来看的时候就认为简直是天外来物,太神奇了。”“可以清楚地看得清椎骨、心脏、鱼卵等内脏器官或内容物,它们一般都长有两对或三对格外发达的触须,这是它们觅食的工具,也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器官。”

研究人员李维贤发现,“为了生存,原本用来探测道路、寻找食物的眼睛被逐渐发达的侧线系统取而代之,并且侧线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地表的同属种,并在体侧和头部皮肤下形成众多短的侧线管。”

广西桂林溶洞的生态环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