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六十周年】“60年·60人·60问”系列专题之三

消极理解“韬光养晦”谋略,容易“右”,容易陷入 “无所作为”和被动;过分强调“有所作为”,容易“左”,实际上容易自不量力,充好汉,打头阵,引火烧身。

责任编辑:郭力 实习生 朱慧灵

【“60年·60人·60问”系列专题之三

中国的崛起首先应在亚洲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南方周末记者 张哲 采访整理

中国一系列外交行动的轻重缓急可以看出,中国更关注的是欧美、非洲,甚至拉美,而不是亚洲。中国的崛起首先是在亚洲崛起,不能舍近求远。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如果从宏观上看当下世界的外交格局,可以看到,老牌大国美国在向西看,新兴大国印度在向东看。

对于美国而言,布什政府的8年,其“亚洲战略”的转移和部署已经基本完成。无论是美日同盟,还是美澳、美印的关系发展,或是新近签署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美国重返亚洲已成现实。而印度,则一直是将中国当作假想敌的。

事实上,它们共同的视线目标,就是中国。

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未来5到10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的外交中心。然而,中国向东有美日同盟,向西有印度,那么,中国想要成为海洋强国,东南亚就是唯一的出海口。

中国的经济崛起正在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战略定位——很多国家的外交政策都开始把中国放在首位,这当然会给中国带来无穷的外交压力。那么,如何消化中国崛起而给自身带来的压力,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中国外交最大的任务之一。

而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是全新的。前苏联曾经建构起以自身为中心的封闭的利益集团,北美经济圈和欧洲也不是完全开放的。而中国不可能建设封闭的区域主义,东亚经济圈是奉行开放主义的。

东南亚(东盟)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围绕中国而展开的。中国对这些地区的贸易都是顺差,它们对中国市场的依附程度很大。

但是,例如当东南亚的国家都通过东盟这个组织平台与中国对话后,它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这是中国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是严峻挑战。

因此,中国现有的外交策略应作出适当调整:

首先,中国应将国际战略更多向亚太地区倾斜,尤其东南亚。中国对东南亚提出过很多美好的口号,诸如“睦邻富邻”等等,但中国一系列外交行动的轻重缓 急可以看出,中国更关注的是欧美、非洲,甚至拉美,而不是亚洲。比如,在亚洲,除了驻日本的大使是副部级,其他所有大使都达不到这个级别,这或许就有不适 当的地方。

其次,中国对东南亚的外交努力程度并不足够。比如缅甸问题,我们应当把它切实当成自己的外交问题来处理,怎么能把它当成一个美国的问题,首先看美国 人努力呢?此外,马六甲海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长期以来却都是由他国来维持海上秩序,难怪别人说中国“搭便车”。中国的崛起首先是在亚洲崛起, 不能舍近求远。

再次,中国应当尽快将被动外交转向主动外交。长久以来,中国主要是调整自身的外交政策以适应其他国家;现在已经是时候该中国主动表达外交政策,让其 他国家进行调整了。我们不需要太在意别人的说法,而忽视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什么印度甚至泰国都可以有航母,中国不能有?我们作为大国要承担大国的责任,那 么首先要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

最后,我想几十年来,我们的外交都在为经济服务,毫无疑问,这在很多情况下是正确的。但现在看来,经济怎样为外交服务?我们的经济成长怎样为外交化解压力,这也是应当可以思考的话题。

中国的目标是在下一个十年成为地区性领导力量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问题专家 Odd Ame Westad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秦轩 采访整理

中国要发展成为地区性的领导力量,并不是意味着 &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