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村

阅兵村是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受阅部队驻地的统称。

受阅部队分为4个部分:14个徒步方队、30个车辆方队、12个空中梯队以及解放军联合军乐团。今年年初,从全军和武警精心遴选出的精锐官兵陆续来到北京,驻扎在京郊的部队营区和军用机场。

天刚刚泛白,起床号回荡在阅兵村的上空。一天的训练开始了。

海军陆战队方队右侧领队刁海东立即起床,洗漱、用餐,半小时后,人流从四面八方涌进村子正中央的阅兵广场。原本寂静的广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口号声。

兼任方队教练的刁海东身上带着卷尺和绳子,训练队列的极端整齐度。

“中午走队列到12点,然后午餐。餐厅电视正在播放官兵上午训练的画面,队员们从画面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自己的差距。

“2点30分再回操场,训练两小时后,专门加餐补充体力。这天,海军陆战队队员吃的是巧克力、牛奶、面包夹牛肉。加餐后继续训练到晚上9点。”

晚上熄灯前,战士们会在寝室里开会,总结得失。这样的日程安排基本不变。下大雨时,大伙儿就在寝室里加班训练。“踢腿要生风,落地要砸坑,摆臂似闪电,上体似青松!”要求极其严格的正步口诀,他们牢记在心。

身体规训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站军姿,大腿和小腿间各夹一张扑克,每两小时休息10分钟,每天最少8小时,睡觉时两腿都还紧绷着;练稳定性,脚尖踮在台阶外沿,身体尽量前倾,全身重量压在脚尖上,脚趾头的老茧两天撕一层,半天下来,靴子里能倒出汗水。刁海东已经穿坏了5双鞋。

全封闭的营区内,年轻的士兵们像候鸟一样对天气和时间保持着敏锐。一个水兵说:“进村头两个月,时间计数单位是‘周’,此后成为‘天’,临近‘十一’的今天,是‘小时’”。

阅兵在战士们心中是神圣的。“那天,从东长安街、天安门、西长安街,到人民大会堂西路,我们会一路走来。700多米路整整7分钟,我们为此付出了大半年时间!正步通过天安门,那一刻我会心无旁骛,就像往日的一次合练。”一位参加最后一次天安门演练的战士在日记中写到。

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境遇和雄心,一支军队有一支军队的气质与性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说的就是解放军全力实践的身体哲学。技术性和数字化的规训包括了对于脑袋、手臂、腿脚等各个身体部位的极端标准化要求。“抬腿30公分,转头45度,间隔1米2,每分钟116步,横看一条线,斜看一条线,竖看还是一条线。”陆军学员方队总教练张群彦表示,“军人之所以成为军人,就是从队列开始的。”

(图片详见本期杂志)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