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迪 就业率的账不能算到校长头上

现在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找扩招,我觉得没有太多道理。现在大学生太多,这叫结构性过剩。

把所有东西都压在教育部门,说大学生一次就业率低全是大学的事,然后和校长业绩挂钩,没有一个国家这么做的

“现在,流行一种观念:‘做得好’不如‘嫁得好’,也许受一些‘灰姑娘’嫁入豪门的电视剧影响,有一部分女大学生出现了‘傍大款’的想法,这使人遗憾。”9月9日,吴启迪说的这番话,成了新闻。

媒体称,“教育部原副部长为女大学生傍大款痛心……在高级官员中能有如此表态、能把这种社会尴尬揭发出来的,吴启迪应是第一人。”

事实上,那一天,吴启迪谈话的重点是女性的成才,以及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全国妇联做过一次调查,关于女大学生对傍大款什么态度,比较有意思的是,自己想要傍大款的是极少数,但是接近一半的人认为,也没什么不可以去做。”

1995年,吴启迪校长

9月19日,坐在记者对面的吴启迪温和、理性,书卷气十足,她说自己“不会针锋相对地”说傍大款的女生不对,“因为,现在社会很多东西都是客观造成的,有些事真的不能怪大学生自个儿。”

“我不想很尖锐地去责备她们,因为,很多国家在发展阶段都会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中国可能也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在吴启迪看来,“教育要把如何做人,作为最最主要的教育目标。违背了这一点,教育就是失败的。”

国内“素质”这一概念让她觉得“有些不清晰”,她用了另外一个词“人格”来表述,“和知识不同,和能力也不同,主要是一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