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绿盘(091022)

责任编辑:吴传震 朱红军 实习生 郭海燕

主持:曹筠武

干渴中国温家宝要求保护水资源拯救敦煌

新华网

在甘肃考察期间,温家宝说:“我向大家讲一下,我关注甘肃的几个生态问题:第一,甘肃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重大问题。要高度重视石羊河治理,必须把防沙治沙、节水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结合起来。第二,要合理利用黑河水,统筹兼顾向额济纳旗调水与河西走廊绿洲的保护。第三,要拯救两个地方:一是民勤,二是敦煌。它们都被沙漠包围着,决不能让它们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和第二个楼兰。第四,要保护祁连山的冰川。没有祁连山冰川,就没有河西走廊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

【点评者说】

在谈及敦煌时,温家宝的“拯救”二字所言不虚。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初,敦煌标志性的月牙泉面积22亩,水深7.5米;而5年前泉水已深不足1米。月牙泉的干涸只是敦煌生态恶化的预警,资料显示,由于上游水库的建设,以及过量开采地下水用于农业生产,仅1992年至2001年,敦煌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0.43米的速度下降,累计水位下降超过10米。与水资源短缺相伴相生的是敦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林与建国初期相比减少40%,草场减少77%,湿地以每年两万亩的速度消失,绿洲湖泊80%不复存在。

缺水的也远不止敦煌,就在温总理谈及上述话题时,湖南湘江持续下降至历史最低水位,提前到来的枯水季令长株潭城市群的自来水厂几乎无法取水;福建泉州漳州一带旱情持续,沿海凸出部村镇甚至饮水困难;江西出现全省中到严重程度干旱,200多座水库干涸,4条主要河流出现历史最低水位。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干渴的中国。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江河湖泊70%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全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即便在多水的长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个,缺水县城155个。沿海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需要拯救的岂止敦煌。“消失的楼兰”并不仅是敦煌的阴影,也是对整个中国和每一个国人的警示。

自来水价格难以承受污染之重

新华网

10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环球国际(2009秋季)论坛上,部分国内专家表示,由于水资源成本上升,中国城市自来水价格面临上涨趋势。

今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城市居民用水价格“涨”声一片,一些省市酝酿上调水价,而有的城市已经大幅上调了水价。有关人士表示,将来的自来水价格肯定还将面临上升压力,而这个压力主要来自水污染。

当前,水污染呈现越来越严重之势。据报道,目前我国大江大河有近四分之一的监测断面超过劣V类水体,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有39.3%为劣Ⅴ类水体,城市内湖污染更为严重;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由于城市本地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大范围调水工程增多,这就增加了调水成本和污水净化及处理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很可能要转嫁到自来水价格上。

【点评者说】

城市居民正在面临这样的窘境:即使喝杯凉水,也得勒紧裤带。又一次蠢蠢欲“涨”的水价,这一回的理由是水污染。

在“有关人士”大谈污染理由时,我们必须回头审视污染原因。当前水污染的愈演愈烈,污染企业违法排污和地方政府治污力度不足难辞其咎。在地方政府“锐意进取”片面追求GDP的同时,却要通过水价的上涨让普通民众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如果以调水成本和污水净化及处理成本为理由上调水价,这无异于污染者“生病”,而让民众“吃药”。

如果按照如此逻辑毫无顾忌地把水污染的成本转移给普通民众,那么涨价非但不能有效遏止水污染现状,反倒会让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更加有恃无恐地恶化公共资源。在涨声一片且理由迭出之时,我们应该回到那个老问题:到底是“你生病,我吃药”,还是“谁污染,谁埋单”。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