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客的烦恼

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群租房”其实跟拼车上下班一样,都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体现,为什么就不能对这种现象表现得更宽容呢?
■纳税者说·我的烦恼

一位资深房产中介人士质疑政府禁止“群租房”

“群租房”其实是民间在自发地调整户型结构,这种行动远早于政府规定中小户型开发比例的时间。而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群租房”其实跟拼车上下班一样,都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体现,但为什么这种行为都会受限呢?


  小时候看过一出话剧叫《七十二家房客》,那所大宅子里密密麻麻地住了72户租客,甚至楼梯底下也用木板隔成小间住了一户人家。
  当然,那是“万恶的旧社会”才会出现的事情。现在,老百姓再难也不会去到如此地步——最多就是把一个三套间改成五六七个小间,快乐的单身汉或小夫妻们各租一间而已。这种情况在广州不少,上海更多,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群租房”。
  “群租房”的条件其实并不太差。起码在广州,做了多年房产中介工作的我很清楚,其中有许多还是干爽明亮且带独立卫生间的。虽说条件比七十二家房客好了很多,但政府仍然不能容忍新社会的老百姓住得这么差,成何体统嘛!于是在上海,政府开始采取行动了,先礼后兵,通知搬迁过后,特别行动队开始入屋强拆。
  记得不久前还有建设部的大员放话说大伙不一定非要买房不可,租房子住也挺好的。他的观点我是赞同的,解决居住问题可以有许多途径,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不适宜一窝蜂地去购买商品住宅。但是,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地方,租房子也不便宜。特别是市区,同样面积的住宅,租金都可以拿来供楼了。也有站着说话腰不疼的家伙会说,你可以去城乡接合部去租房子住呀,那儿租金便宜得很。租金是否真便宜先不说,想想每天在沙丁鱼罐头里挤三四个小时上下班的情形,想死的心都有了。
  于是,对于许多在市区上班的工薪族来说,在公司附近找一个小窝的需求就很容易理解了。租的房子不需要大,一床一桌足矣,能有个小小的卫生间就更好。可是,市面上哪来这么多小房子呢,于是一些业主就开始把大房子通过二次装修改成若干个小房间出租。供需双方一拍即合,“群租房”就这样在国内一些大都市蔚然成风了。
  “群租房”其实是民间在自发地调整户型结构,这种行动远早于政府规定中小户型开发比例的时间。从这个角度上看,政府关于中小户型开发比例的规定是抓到了点子上的。但是,在这个规定还没有执行到位前,如此大力地打击“群租房”是否合适?把租户从“群租房”里赶出来后,他们可以住哪里呢?
  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群租房”其实跟拼车上下班一样,都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体现。这对于建设社区文化、营造和谐人居环境也不无好处,为什么就不能对这种现象表现得更宽容呢?当然,由此也会引发一些负面的影响,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减少或避免的。简单的一禁了之,真能解决问题吗?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