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特辑】传统钟表的新古典之风——流行于新时代的复杂功能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传统钟表的复杂功能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此后,组合日历(全日历、万年历)、整合计时(计时、追针计时)和打簧问表始终占据着复杂功能的主导地位,也自然而然地从怀表时代进入了随后的腕表时代。

1990 年代的机械腕表复兴再次激活了复杂功能的研发,除了将过去怀表甚至座钟中形形色色的复杂机械功能缩小转移到腕表中来,很多身怀绝技的钟表匠开始尝试新的复杂功能装置或是对原有的复杂结构进行新的组合。进入二十一世纪,有别于传统领域和概念中的复杂功能逐渐推广并被人们所接受。

尽管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机械原理都没有脱离两百年来钟表业的核心内容,但这些新兴复杂功能在观赏性和趣味性上具备很强的表现力。同时,在CNC数控机床的普及下,制造和装配更微小、更精细的零件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使多重复杂功能的组合成为可能。在此,我们形象地借用文化体育领域的常用名词将这些新兴的、流行的复杂功能分为木偶、跳跃、音乐、长跑和旋转这五类。

丁之向





丁之向,1991-2000 年任心脏外科医生,之后在两家著名国际出版企业工作,2004年创办德国Chronos杂志全球中文版《Chronos手表》,任发行人、主编。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传统钟表的复杂功能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此后,组合日历(全日历、万年历)、整合计时(计时、追针计时)和打簧问表始终占据着复杂功能的主导地位,也自然而然地从怀表时代进入了随后的腕表时代。

1990 年代的机械腕表复兴再次激活了复杂功能的研发,除了将过去怀表甚至座钟中形形色色的复杂机械功能缩小转移到腕表中来,很多身怀绝技的钟表匠开始尝试新的复杂功能装置或是对原有的复杂结构进行新的组合。进入二十一世纪,有别于传统领域和概念中的复杂功能逐渐推广并被人们所接受。

尽管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机械原理都没有脱离两百年来钟表业的核心内容,但这些新兴复杂功能在观赏性和趣味性上具备很强的表现力。同时,在CNC数控机床的普及下,制造和装配更微小、更精细的零件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使多重复杂功能的组合成为可能。在此,我们形象地借用文化体育领域的常用名词将这些新兴的、流行的复杂功能分为木偶、跳跃、音乐、长跑和旋转这五类。








木偶 机动玩偶

机动玩偶出现在小型钟表中,其最初的灵感也是从中世纪的教堂大钟上获取的。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以及东欧的许多历史名城的古老教堂或塔楼中,都还保存着十七至十八世纪的大型塔楼钟,这些巨大的钟除了带有某些天文指示外,部分到了正点还会有人偶自动敲钟。此后,这些带活动人偶的结构慢慢出现在小型座钟、台钟里,最后也被移植到怀表、腕表中。

目前常见的带机动玩偶的腕表中,主要也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将擒纵叉的尾端延伸并通过附加的小零件表现在表盘或表背面,呈现出擒纵频率相同的动作,如鸡啄米,人眨眼、挥手等,结构简单,不属于复杂功能范围。真正复杂的机动玩偶大多和打簧问响或自鸣装置相关联,玩偶在音锤敲击音簧的同时开始活动。因此,它比问表或自鸣表更加复杂,而且可以联动的关节越多,人偶的动作就越精细,机芯的结构也越复杂,价格自然更昂贵。

机动玩偶的类型千变万化,可以是人偶,也可以是动物或任何能以有节奏的动作表现的实物。Ulysse Nardin 是目前唯一始终在常规产品系列中保持机动玩偶表的厂家,而且其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机动玩偶,有单关节的单人偶敲钟的问表,也有多关节的三人偶敲钟、双人偶打铁的问表、反映热带丛林动物或狩猎场面的丛林三问及狩猎多关节玩偶表等等。最令人惊叹的是融合了四锤三问音乐打簧、多关节活动人偶和陀飞轮的成吉思汗表,是当今顶尖超级复杂表中最好玩的一款。

Daniel Roth 在2008 年推出了一款名为"威尼斯掷骰人"的腕表,在结合常规的三问打簧、活动人偶之外,还会自动随机选择骰子的点数,给这个传统技术带来一丝魔幻气息。春宫表是机动玩偶表中一个共同的主题,而这类表大多都将随音锤运动的人偶隐藏在表背面,让表的主人可以独自欣赏这一私密的" 演出"。Svend Andersen、Antoine Preziuso 是两位热衷此道的独立制表人,Blancpain、Ulysse Nardin 也都出产了许多春宫三问打簧腕表,Jaquet Droz 还曾生产过几款带机械音乐自鸣机芯的音乐春宫表。

雅典Ulysse Nardin 春宫三问打簧腕表

雅典ULYSSE NARDIA春宫三问打簧腕表

Ulysse Nardin 的春宫自鸣表将活动人偶
放在表盘正面,在自动报时时
表盘上下的人偶也随音而动。

宝铂Blancpain 春宫三问打簧腕表

Blancpain春宫三问打簧腕表


宝铂Blancpain 的春宫三问表的表盘简洁大方,
活动人偶位于表背,
在启动三问打簧报时时会随音锤敲击做出动作。

雅典Ulysse Nardin 四锤三问音乐打簧、多关节活动人偶和陀飞轮的成吉思汗

雅典Ulysse Nardin四锤三问音乐打簧、多关节活动人偶和陀飞轮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雅典Ulysse Nardin 出品的一款杰作,它的UN-78 手上链机芯的运行部分采用了陀飞轮结构,而三问打簧装置是四锤的设计,可以发出四个基本音,更特别的是,表盘上部雕刻了三组机动人偶,会随三问的节奏做出动作。

 




跳跃 多重逆跳


逆跳是一项古老的钟表技术。早在十八世纪,Abraham Louis Breguet 就在怀表、座钟中利用过逆跳显示。当时采用逆跳的初衷是为了在较小的面盘上尽可能舒展地显示信息,譬如原来直径5 厘米的全圆周副表盘,在采用了120 度左右的扇形逆跳后,可将显示区域扩大到半径5 厘米-整整增加了一倍。

在许多古董钟上,逆跳常常会让人联想起日晷:指针的影子沿着刻在古老墙面的弧线慢慢移动,直到黑夜隐没时间;但随着黎明的到来,它又开始了无止境的运行。在1900 年前后,市场上曾流行一种被称为Sector 的扇形表,其时针和分针都在120 度范围中逆跳,以小巧的空间显示清晰的时间,是现代逆跳技术的先驱。

从1990 年代起,一些品牌开始尝试在精细的手表中加入逆跳功能。由于扇形的逆跳区在表盘上极其引人注目,人们很快记住了这些品牌和产品,如Chronoswiss 的Delphis、Gerald Genta 的Biretro、Jean d'Eve 的Sectora 等,还有Paul Gerber、Maurice Lacroix、Pierre Kunz等品牌也都是此道高手。

一般逆跳过程都是通过蜗形轮或三角摇杆齿轮来控制,指针的复位也有弹簧杆压迫和细弹簧牵拉两种方式。虽然它也有先天缺陷,例如不能逆向调节、准确归位困难等等;但它是唯一组合了"慢啮合"和"快跳"的复杂功能,而且没有离合机构,结构也不太复杂,运行稳定不易出故障,更具备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最重要的是只要合理布局,它可以反复组合、叠加在同一腕表中,是其他复杂功能难以比拟的。

Gerald Genta 是多重逆跳领域的大师,单逆跳、双逆跳、四逆跳遍布该品牌的所有系列,而且逆跳的范围从120 度一直覆盖到260 度,表示出其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技术。在整合了自动上链计时机芯的Quattro Retro 款式中,逆跳显示的计时分钟和计时小时分布于表盘两侧,而上下则是常规分钟和日历显示区,当然也是逆跳的。

同样组合了四个逆跳,Longines 浪琴表的Master Retrograde 也独具技术亮点:该表表盘左右两侧是逆跳24 小时第二时区和指针日历,上下是逆跳周历和秒针。当将表冠拔出到第一格,以小时为单位调校时间时,表盘上部的三个逆跳均在机芯隔离装置的作用下自动转到最远端待命,只有逆跳秒针继续运行。这一专利装置可以防止误调其他功能,也减少了众多指针在调整、设定时间时相互干扰。

浪琴Longines 的Master Retrograde

浪琴Longines的Master Retrograde


Longines 的Master Retrograde 将日历、周历、第二时区时间、秒针这四个逆跳组合表盘上,排列合理,显得复杂而不烦乱。它的优点是除了秒针外,其他三个逆跳指示都可独立调整,相互不干扰,而且通过表冠调节时间时,相应的逆跳指示都会被隔离,保证不会误调。可惜的是,原来规划中逆跳秒针还带有自动归零功能,后因成本控制而取消了,对表迷来说是一大遗憾。

尊达Gerald Genta 的Biretro

尊达Gerald Genta的Biretro


分钟和日历指针的逆跳组合,加上跳字小时,OctoBiretro 是Gerald Genta 最典型的多逆跳表。

尊达Gerald Genta 的Quattro Retro

尊达Gerald Genta的Quattro Retro


表盘上方是逆跳分钟,和跳字小时,中央是计时秒针,下方是逆跳日历,左侧是逆跳计时小时,右侧是逆跳计时分钟-Octo Chrono Quattro Retro 是第一款组合了双逆跳计时显示的四重逆跳表,也是逆跳大师Gerald Genta 的巅峰之作。

珍达菲Jean d'Eve 的Sectora

珍达斐jean d' EVE的SECTORA


珍达菲Jean d'Eve 是最早推广双逆跳的品牌之一,而且产品始终坚持合理的价格。Sectora 设计取材于传统的Sector 扇形逆跳表,组合了逆跳的时针和分针,每天的26 次逆跳足以让人们感受到瞬间的魅力。

尊达Gerald Genta Gefica

 

尊达Gerald Genta Gefica

 


跳字小时,结合逆跳分钟、日历,中央秒针,Gefica是一个诞生在非洲沙漠中的、带有传奇故事的表。青铜表壳不仅没有反光,而且会随时间和使用环境而变化,是一款具有生命和魔力的表。

 




音乐 自鸣表和音簧闹表


能发出声音,是钟表复杂功能定义中的一大类。人们熟知的问表,又叫打簧表,就是通过钢锤打击不同的音调钢簧,发出区别明显的音响来告知时间。还有一类较简单的发音功能-闹响,是让钟表在设定的时间敲打出声音来提醒使用者。

问表是公认的极其复杂的技术,无论是分钟三问、整刻两问、十分问、五分问还是更少见的半刻问,其问响装置的启动都有赖于手工将压簧推下或按钮按入,由此产生的动能来启动问响机芯。于是人们不禁会问,是否能让打簧问表奏出更好听的音调?是否有自动打簧报时的手表呢?

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通常的打簧问表都是双锤单音簧结构,因为两种音调及其组合完全足以分别时、刻、分,满足最精细的分钟三问要求。从技术上来看,采用多音锤和多音簧虽然结构会复杂很多,但完全可以做得到。而且,一些常见的报时短乐,如Westminster 钟乐,就是由Mi Do Re So 这四个基本音组成。所以,当Ulysse Nardin 设计成吉思汗钟乐三问表时,就采取了四锤四音三问的组合。

自动打簧也不是钟表业的新技术,这种机构在各种大型钟中很普及,也曾出现在怀表中,被称作自鸣表。传统自鸣表又有仅自动打簧报正点时的小自鸣和自动报正点时及整刻的大自鸣之分。1990 年代之后,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NC 数控机床使极复杂的微小结构的设计、制造都更便捷,也使得自鸣结构出现在腕表中。Audemars Piguet、Chopard、Gerald Genta、F-P. Journe 都出产过综合了大、小自鸣的腕表,而且大多都同时整合了三问打簧功能。

与此同时,人们想到了把复杂但动听的音锤音簧装置应用到传统的闹表中。过去的闹表比问表简单很多,常见的发音装置无非是通过机芯中的震动锤敲击表壳中的钢柱(Vulcain)、底壳中多层发音片(JaegerLe Coultre)、机芯中加装弯曲钢簧(Fortis)等手段,虽然发出的声音足以引人注目,但或沙哑沉闷,或尖锐嘈杂,常常令人心烦,至少绝无美妙可言。如果试一下Breguet 的GMT Alarm或Blancpain 的Leman GMT Alarm,就会惊诧地发现原来闹铃声可以如此清新动人,带来愉悦感;同样,Ulysse Nardin的Sonata 两地时闹表的铃声即如教堂钟声般清脆明亮,又如其名-奏鸣曲-般悠扬悦耳。这一切,都是将音锤音簧移植到闹表中的结果。

F-P. Journe

 

F-P.Journe


F-P. Journe 的Sonnerie Souverain 综合了大小自鸣和三问功能,4 点钟位置的按钮可调控自鸣状态,通过表盘下方的指针指示(G 大自鸣,P 小自鸣,S 自鸣关闭);2 点钟位置的按钮可启动三问打簧。

雅典Ulysse Nardin 的Sonata

雅典Ulysse Nardin的Sonata


雅典Ulysse Nardin 的Sonata 原意为奏鸣曲,其音簧的闹铃声明亮悦耳,其功能包含了两地时、倒计时、大日历等,是一款"智慧"型的音簧闹表

宝玑Breguet 的GMT Alarm

宝玑Breguet的GMT Alarm


宝玑Breguet 的这款闹表采用钢簧闹响,清脆动听,自动上链机芯带有第二时区时间、闹响状态显示等,其最令人惊叹的是在有限的表盘上,Breguet 组合了超过6 种不同的机刻装饰纹,美不胜收。

Audemars Piguet

爱彼 大小自鸣三问动力扫描仪


Audemars Piguet 的Jules Audemars GrandeSonnerie Minute Repeater Dynamographe 在传统的三问基础上组合了三音锤大自鸣报时功能,并增加了自鸣部分的动力储存指示,是一款结构复杂,音调动听的自鸣表杰作。

 




长跑 超长动力


严格地说,长动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复杂功能。然而,如果你喜欢钟表,拆开过表壳,仔细审视过机芯,就会发现即使通常动力储备仅38 到42 小时的表,其机芯中占据最大面积的就是发条盒。

直到1980 年代之前,大多数腕表都采用单发条盒,虽然只能提供少于48 小时的动力储备,但对当时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拥有一只优质机械表就已经很满足了,每天戴着,上链绝不是负担,并不会感到动力欠缺。随着双日休周末在全球推广,很多关注机械表、反复购买机械表的人们突然发现,怎么我的表离开手腕就走不过周末?

100 小时的动力储备成为1990 年代初的顶尖技术,Frederic Piguet 1150 终于能让人们可以将表扔在抽屉里安心度过周末了。此后,各种长动力机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不同品牌采用的技术千差万别。实现长动力的途径并不多,譬如通过减轻摆轮重量、降低擒纵频率来减少消耗,或是把发条加长加宽来增加输出。最近颇为流行的是采用串联、并联手段结合多发条盒以达到长动力目的,而且组合发条的数目也从最初的2 组上升到3、4 甚至7 组。

超长动力表通常是指运行动力储备超过一周即7 天的表。能有实力生产这种技术复杂的表的品牌大多是自主制造商,而且采用的技术也各有千秋。A. Lange & Sohne 在2007 年推出的Lange 31 是钟表马拉松之冠,它采用了并联双发条盒配合独创的动力回收技术,实现了目前长动力的极限-31 天。同样采用双发条盒的超长动力表还有Jaeger LeCoultre的Reverso Grande Date、Master Minute Repeater (15 日)、Master 8D Perpertual、Parmigiani 的Kalpa Hebdomadaire、Bugatti (10 日)、PatekPhilippe 的10 Days Tourbillon 以及已停产的5100 十日链等。Chopard 在其L.U.C.长动力款中采用了4 个发条盒,Blancpain 和Panerai 则对3 发条盒的组合颇具心得。IWC 的精神领袖Kurt Klaus 设计的5000 系列自主自动上链机芯只有一个巨大而高效的发条盒;奇人Ludwig Oechslin 为Ulysse Nardin 创造的Freak也是靠一条发条运行7 天。

A. Lange & Sohne 的Lange 31

A.Lange & Shone的Lange 31


来自A. Lange & Sohne 的Lange 31 绝对是超长动力的典范之作。它在一次满链之后可稳定运行一个月-31 天,甚至超出了许多小型台钟的动力储备。其超长动力的秘密除了长达1.85 米的发条之外更重要的是确保扭矩输出均衡的齿轮传动比例,另外,它首次在擒纵装置上采用微小的弹簧来回收动力,是一项专利技术。尽管表壳巨大,但还是可以佩戴。

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 的5101 十日链

 

百达翡丽5101img3

 


Patek Phillipe 对采用新技术历来相对保守,或者说是更稳健,只有在确认稳定和成
熟的前提下才付诸实现。10日超长动力是Patek 少有的高技术产品。采用双发条设计,长方形造型机芯,带有独立秒针和动力储备显示,Gyromax 摆轮位于机芯下方。在5101 陀飞轮款中,10 日动力的机芯将陀飞轮作为动力来源。

沛纳海Panerai RADIOMIR

沛纳海Panerai RADIOMIR


沛纳海Panerai RADIOMIR 的首个自产机芯就选择了超长动力设计。其基本结构为手上链或自动上链,三发条盒,带有线性动力储备指示,视窗日历,GMT两地时间,秒针自动归零等实用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众多变形款式,是一个成功的超长动力机芯家族。

万国 IWC 的葡萄牙7 日

IWC万国表葡萄牙万年历腕表


万国IWC 的5000 系列机芯是Kurt Klaus 的杰作。其构造为单发条大尺寸,自动双向上链,Pellaton 转向装置,大型摆轮,动力储备超过7 天,低扭矩自动停止装置。除了装备飞行员表和葡萄牙系列表外,还可组合万年历等复杂功能。

宝铂Blancpain 8 日动力

Blancpain 8日动力2


宝铂Blancpain 的13RO 采用三发条结构,具有超过8 天的运行动力储备,配合中央秒针和窗式日历的布局,成为品牌目前产品的主力机芯。

雅典Ulysse Nardin 的Freak

雅典ULYSSE NARDI FREAK


雅典Freak 的上链、调时、运行模式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机芯是卡罗素式的结构,通过机芯主摆轮夹板桥自行运转指示时间。上链时只需旋转背部表圈,可以看到机芯背面的单发条逐渐收紧,直到储存满7 天的动力。

 




旋转 异样的陀飞轮


陀飞轮是Abraham Louis Breguet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重力因素对怀表运行精度造成的影响。从精度的意义上来看,由于怀表日常都是垂直放置在衣袋内,所以重力对其擒纵装置有较明显的影响,陀飞轮的应用对改善运行精密带来很大帮助。现代腕表,在使用过程中位置始终在变化,垂直状态仅占较少比例;摆轮的总质量明显减轻,擒纵装置频率更高、能量损失更小,位置变化引起的精度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市场上的陀飞轮腕表更多的是显示钟表公司的技术实力,许多品牌在陀飞轮的结构和布局、概念上不断寻找创新的机会,一批异样的新陀飞轮应运而生。人们首先想到了让陀飞轮除了在垂直面旋转,同时也在水平面旋转。于是,许多品牌先后推出了双轴陀飞轮,然后又发展到了三轴:Thomas Prescher就是按此思路完成了单轴、双轴、三轴"陀飞轮三部曲",Franck Muller的Revolution陀飞轮也历经三代,达到三轴;Jaeger LeCoultre的Gyrotourbillon、Girard Perregaux的Bi-axial Tourbillon都是双轴的。Panerai的设计师发现腕表处于水平位置的比率要高于垂直位置,所以就想到将陀飞轮延水平轴"横过来旋转"的创意,造就了P2005"烤鸡式"陀飞轮。

作为陀飞轮的发明人,Breguet历经数年研发,在2006年推出了"双陀飞轮",通过差速装置将两者的运行频率综合,以达到更高精度。两名独立制表人,来自英国的Stephen Forsey和法国人Robert Greubel发现带有一定倾斜角的陀飞轮能获得更精确的运行值,于是联手推出倾斜25度、30度的陀飞轮、双陀飞轮。Blancpain则对与陀飞轮有异曲同工作用的卡罗素结构加以改进,以类似陀飞轮的外观表现推出自己的创意。类似陀飞轮的卡罗素中Ulysse Nardin的Freak是无疑是最具震撼力的,它以运行机芯作为时间指示,同时具备超长动力和独一无二的上链、传动结构,是十足的钟表"怪胎"。

Greubel Forsey


Greubel Forsey双陀飞轮


区别在于细微的角度和速度:先是尝试倾斜25 度,旋转一圈24 秒的陀飞轮;然后有创造出内陀飞轮倾斜30 度,每1 分钟旋转一圈,外陀飞轮每4 分钟旋转一圈的双陀飞轮。

Thomas Presher

Thomas Presher 1

Thomas Presher 2

Thomas Presher 3


Thomas Presher 的单轴、双轴、三轴头飞轮
三部曲

积家Jaeger LeCoultre

积家Jaeger LeCoultre


积家Jaeger LeCoultre 的 Reverso Gyrotourbillon
 是双轴陀飞轮,其外框架每60 秒转一周,
内框架每18.75 秒自转一周。

沛纳海Panerai"烤鸡"式陀飞轮

沛纳海Panerai“烤鸡”式陀飞轮2

沛纳海Panerai“烤鸡”式陀飞轮


Panerai 首次提出延横轴旋转的陀飞轮概念,
以此生产出"烤鸡"式陀飞轮。

宝玑Breguet 双陀飞轮

宝玑双陀飞轮


将两个陀飞轮组合成双陀飞轮,
Breguet 将自己的发明推倒更高的技术水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