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等专机了,有人赞同有人遗憾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驻外使馆和海外华侨、华人,探寻他们过去如何迎送领导人,以及迎送仪式取消后他们的感受 ——

责任编辑:马昌博 李梁 郭力 实习生 何谦

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宾改革,驻外使领馆今后不再组织海外华人迎送领导人。南方周末记者采访驻外使馆和海外华侨、华人,探寻他们过去如何迎送领导人,以及迎送仪式取消后他们的感受——

“强哥好帅!”陈霞枫听到留学生这么喊,一点也没觉得不正常。她那时的心情只有激动了,就想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握握手。

陈霞枫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常驻悉尼的记者。去年10月底,她听说要去迎接中国国家领导人来访,兴奋了好一阵子。

早在李克强到访悉尼前两周,她就收到中国驻悉尼总领馆的电子邮件,里面有参加欢迎仪式的报名表。不过,她回忆,“那次想去接机的人实在太多,要不是后来增加了名额,我也去不成。”

作为不那么典型的海外中国人,陈霞枫这样的心情,却是长年离开乡土的华人的典型写照:近距离目睹中国领导人不仅出于“新鲜与好奇”,还是缓解思乡之情的最好慰藉,除此之外,它也会让人不自觉地“爱国”。

然而,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到美国出席核安全峰会时,率先简化礼宾程序,抵离往访国时不再举行迎送活动。外交部官员证实,驻外使领馆今后不再组织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迎送领导人。

不知不觉间,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到机场、饭店等地热情迎送国家领导人的场面已成为回忆。那么,这种已成过去式的外交礼仪,究竟又是如何运作的?

什么人可以参加

去年10月29日晚上7点,陈霞枫搭车来到悉尼中央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公交车站旁。在那里,领馆准备好了三四辆大巴车,统一搭载参加欢迎仪式的人去机场。

虽然每个人的邀请函上都写明:不能带包,要携带可证明身份的证件,但等陈霞枫上了一辆满载留学生的车上,“领馆工作人员也没查证件,只是清点了一下人数就出发了”。

车子被直接开到了机场停机坪附近,头几辆车上下来的人,一下子就占据了隔离带的前排,负责组织留学生的教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